第105章 革除功名(2/4)
之我罪吧?我若是一早知晓,那断情书不就早写了么?即是有早写好的断情书,我便不受此牵连。更或者,断情书即是晚写的,则可说明我未曾知父亲之罪。不管如何,我皆无此串通、包庇之因。”
其实夏冰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的,不管是从逻辑还是证据上,司马义的论点都不能成立。
在司马义问话的过程中,刘永铭只是坐在一边听着,并不言语。
那司马义又问道:“你果不知此情?”
“当然不知!”夏冰说,“即使知之,以孝道而言,亦有不告官府之理!”
古代的礼法里,的确是长辈犯法而不举报告官的一条。
若是告了,可能会被人说是不孝。
但不告官不等于不被受牵连,所以告与不告,属犯的结果都是注定的。
司马义冷笑一声说道:“你可是夏彷直系之嗣子,即使你不知道你父之罪状,你也在劫难逃!”
夏冰坦然地说:“父债子还,古之常理。但我即非主犯,又未曾拒捕,更无潜逃之相。即使有牵连之过,亦不能判我之死!”
古代读书人读的可不只有经史子集,科举孝试里更是有大量的关于律法的考题。
礼、法、仁、智在考题里都是会体现出来的。
夏冰即使只是一个秀才,这类律法的书也是必须要读的。
也正是因为知法,所以他并不怵司马义的话术。
司马义轻笑一声说道:“你倒是有些气度,你若不是夏彷之子,我倒还真想收你做个学生。可惜了!”
司马义的这一句可惜是发自肺腑的。
他看得出来夏冰这人虽然见识不高,可能文笔上还会差一些,但他的书是都读进脑子里的。
学以致用四个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
可问题的,夏彷投齐,他的儿子夏冰一定会被牵连。
而这个牵连可不只是处以一定的刑罚。
身体上受点罪那还是其次,最要主的是夏冰的秀才功名以及相关学籍是要被剥夺掉的。
也就是说,如果将来夏彷不能反正,不能正名曾是间谍,那么夏冰这一辈子就算是废了。
前面提到过,古人大部份的职业都是需要持有“介绍信”的。
像夏冰这一类属犯,绝对不可能会有人给他做保写一份“推荐信。”
所以,夏冰不仅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当官当吏,甚至是一些商贾账房、西席先生,他也是无法去做的。
即使是给人做佃农,大户人家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