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错误,跳过就行。玉米的历史(5/6)
总比发现受到大刍草渐渗作用影响的玉蜀黍的年代早(MaeNeih,1985),因而Mangeldorf及其同事认为大刍草是近代起源的,它不可能是玉蜀黍的祖先。[25]BelAre的化石花粉的年代近来受到质疑。取出岩芯的钻孔地点过去是一个浅湖和沼泽,其岩芯剖面有3层,最上层厚6-8米,沉积着菊科、苋和禾本科植物(包括玉蜀黍)的混合物;中间一层厚约50米,是ile火山喷发的岩浆;在71.2米平面以下仍然是与最上层一样的沉积物。由于溶岩和火山灰的沉积,这里的地面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沉降,在2000年左右即可沉降70米。因此,这些化石花粉不是距今80000年前的花粉,而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玉蜀黍花粉(ear,l984)。[25]1964年R. . 麦克尼什在墨西哥南部特瓦坎山谷史前人类居住过的洞穴中,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野生玉蜀黍穗轴,据判断为公元前5000年有稃爆粒种玉蜀黍的残存物,现代的栽培种系由此进化而成。但也有人认为玉蜀黍是从野生墨西哥类蜀黍(Euhl-aenaia)进化而来,或是由类玉蜀黍与其他禾本科植物杂交而形成的。[25]
关于玉蜀黍品种传入中国的问题,《中国玉米品种志》中说:“玉蜀黍16世纪前半期由欧洲传入中国,在明田艺衡《留青日札》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据日本人星川清亲说,16世纪初葡萄牙人将玉蜀黍传入印度,而后从印度传入中国。但是,新近的发现表明,玉蜀黍传入中国的时间显然早于明朝。兹举例如下:元贾铭《饮食须知·谷类》卷二:“玉蜀黍即番麦,味甘性平。”元李东垣《食物本草·谷部》卷五:“玉蜀黍:一名玉高粱,种出西土。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出三四尺,六七月开花出穗,如秕麦状。苗腋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粽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12]关于玉蜀黍第一次传入中国的真实年代和途径尚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根据对中国农学遗产的初步研究指出,玉蜀黍引入中国的时间至少在公元1511年以前。公元1511年的古书《颍州志》中已有关于玉蜀黍的记载。传入中国的途径可能有两条:一条是由印度经西藏传入四川,另一条是由海路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再传至内地各省。早期引进的玉蜀黍是硬粒型的,马齿型的引入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1927年公主岭农业试验场自美国引入“美稔黄”和“白鹤”;1930年山西太谷铭贤学校自美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