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 第41章 三教祖师(3/10)
日四灵齐聚之后,云海间天字号客房中,小镇四位看门人齐聚密议,随后儒家坐镇此地的圣人崔觉回到乡塾,就等到了那个收了镇口那座铜钟指派过来的少年,并将之收入了门下,成为真正三拜九叩行过大礼的门下学生。
也是在那一刻,四位负责看门的圣人,除了那位墨家二当家之外,其余三人如先前商定的一样,各自有一份仙家传信从小镇送出,隔空飞渡,目的地的方向也如出一辙,皆是从小镇东行去往与礼官洲隔着一座汪洋的中土神洲,分赴三教祖师堂。
倒也不是说没有人可以收那位秦老先生的传信,只是当年盐官镇落成封印的那一战,墨家祖师爷受伤不轻,后面这万年间,大多数时候基本都是处在闭关疗伤的状态之中,所以对于墨门一脉的俗物事情,他基本一直都是当着甩手掌柜,全部交给自己座下的首席弟子去自行决断,包括此次这位秦老先生从中土神洲来到礼官洲之前,去向自家师尊辞行时,那位老祖师也还是一样的说法,只有八个字,“自行决断,便宜行事。”
所以,这个信传与不传,对于秦老先生来说并无区别。
……
关于九洲江湖的仙家传信一事,历来都是各门各派各有门路,但有个基本的惯例就是这一类的隔空传信,都带着各家自己极为明显的特征。
比如像四大剑宗这样以剑道为主要修行手段的仙家高门,大多采用的都是飞剑传书的方式,以一枚小巧飞剑为载体,带上传信内容,在两地之间来回穿梭,快若闪电。外人见之,一眼便可分辨这是剑宗传信,至于说敢不敢半路拦截,就得看你有没有本事接得住四大剑宗的联手问剑了。
再比如儒门一脉,这些读书人与读书人之间相互传信,大多是以一枚刻有“仁”之一字的玉佩为载体,莹莹如月色,温润如清泉,以此类推,道门一脉多是一枚符纸折叠而成的纸鹤,翩翩跹跹,栩栩如生,佛门大和尚则多是用刻有“卍”字符的佛珠…
当然,如三座一品仙门这样站在山巅,让旁人一听就知道惹不起的豪门,以及像四大剑宗这样因为战力剽悍而同样惹不起的剑修一脉,旁人见到各家传信的手段,一来是本事未必够追得上信符,二来是慑于实力不敢拦截,但放到那些品秩不够的仙家宗门来说,传信一事自然是不敢如此托大的,毕竟光凭名号就能让人望而却步的仙门总共也就那么有数的几家,所以江湖上也还会有一些以传信为业的仙家势力,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各凭手段,保证信件送达即可。
这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比如负责各洲跨洲渡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