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202章 丰段又要搞事了(6/7)
李然来了,也不多礼,赶紧将其前因后果是与他分说了一遍。
要说起这乡校集会,李然自是不陌生的。毕竟,他当年“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在鲁国的乡校集会上挖出来的。
所谓的乡校集会,原本只是给众多学子一个能够进行辩理交流的场所。同时,也为众学子是提供一个可以迈向更高阶层的台阶。
可是,没想到,当抨击朝政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乡校集会便也会成为一场吐槽大会。
“即便如此,然以为,也坚决不能关闭乡校集会!”
李然亦是甚为坚定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但是……子明可也听闻了最近有关新政的传闻?”
“如今众人就着这一场所之便利,都在那里抨击时政!所造成的影响也已是十分的恶劣!”
“若不将其关停,此事必然不利啊。届时于我们而言,只会是得不偿失啊!”
鬷蔑的态度也十分的坚决,在他看来,关停乡校集会乃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毕竟官家是绝不能亲自下场,去和这些人较真的。为今之计,只有关停乡校,才能阻止流言的进一步发酵。
“得不偿失?难不成在然明大夫的眼中,乡校集会所起到的影响便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大夫可知,既为君子,心中便该有家有国,心怀正义而利天下!何谓利天下?以百姓之心为心,可谓大利!如今子产大夫推行新政,乃是于民得实惠的好事。却为何要将此等的善事反做成臭事呢?”
李然顺便给他纠正了一下究竟何谓“利益得失”。
是的,以一种不正确的方式,去推行一件原本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也会是适得其反的。
“所以,为什么要关停乡校集会呢?无论是贵胄,亦或是国人,他们既然是汇聚在一起,在那里侃侃而谈,针砭时弊。这对于整个国家而言,难道不是好事?难不成非要到最后演变成‘国家存亡,国人无责’,到那时,大夫才觉得这是好事?”
“更何况,大夫难道是忘了当年‘周厉王路人以目’之故事?”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所谓“路人以目”,是指的周厉王时期,也同样是为了强推新政,以致于遭到国人毁谤,周厉王为了打压舆论,曾严令禁止路人互相攀谈交流。所以,当时的人们走在路上,便只能是以目光交流。这就是所谓的“路人以目”。
这或许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舆论控制”。不过,到头来,周厉王自己,也为此是付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