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美味佳肴(2/5)
冲,一碟一碗便见了底。
平日训练有素的两名丫鬟一个在前面撤碗换碟,后面紧跟着一名便将竹托盘中菜肴摆上。
竹托盘靠近夜三更时,淡淡的竹子特有的气味,加上些许温和的气息,都在说明这托盘在上菜前也是经过加热的,既保证菜肴在运送途中的温度,又能在靠近客人时以竹子的清香刺激食客味蕾。
夜遐迩面前的菜肴分量与两个大和尚的相比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夜遐迩的要没事小碟要么是盖碗,两个大和尚的基本都是用盆子,让一旁夜三更不得不再次重新审视这个一厢情愿自作多情的棋道高手。
不得不说,下棋最考验一个人的心性,锻炼一个人的耐性,常言棋如人,亓莫言如此细心,也可以看出他在棋道上的造诣。
先是八宝葫芦鸡,紧接一道麒麟鳜,再就是玲珑石榴包,加一片好似都要透明的琉璃肉,四个小碟于面前一一摆开,夜三更不免腹诽,果然还是有钱人家。
照顾着夜遐迩的眼盲,亓莫言一一介绍着菜肴名字、制法,有些带着典故的亓莫言也是讲解得当,让夜三更又嫌其甚是啰嗦,不排除班门弄斧的嫌疑。
夜遐迩只是细嚼慢咽,也不见说话,偶尔也仅仅是
“嗯”一声用来告诉对方自己在听。四个前菜吃完,后面便是一荤一素的小炒。
一个是时令蔬菜响油春笋,提前腌制,上桌前略烫,用特殊的料油烧热以后浇在其表面,温度控制得当,时间把握合适,在端到食客面前时仍有轻微响声,热油的香气下轻咬一口,清脆可口。
还有一道按理说是荤菜,可是如夜三更这种牛嚼牡丹的人,在一整碗都下肚后仍旧没有尝出这是什么。
粒粒分明似雀舌,让夜三更想起前朝有位县官,自诩体恤民生关爱百姓疾苦,还有一首以最后两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闻名于世的五言诗《悯农》传世,是蒙学孩童必背诗歌。
只是绝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人表面上清正廉明,私底下却尸位素餐到令人发指,变着法子的搜刮民脂民膏也只是最基本的贪污手段,据说其每餐要吃一盘鸡舌,闻之的确匪夷所思,有传言称,当时他家后院一个月下来,只拔舌的鸡尸堆积成山,隔着老远便能瞧见。
看着一旁夜遐迩碗中仅仅吃下去一口的
“雀舌”,夜三更甚至开始猜测亓莫言不会也如此奢靡吧,即便是如夜家如此数一数二的条件,夜三更也是第一次吃到如此美食。
不同于夜三更与夜遐迩,一旁大和尚倒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