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任务艰巨(2/3)
的定位本来就不是穷人用的。
它的每一项药效,都可以找到低价位的替代药物来实现。
不过像老人自然衰老带来的就不是单一的某种症状,很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全身上下,各个器官都出现毛病。
这时候,先治哪个,再医哪个,能不能一起,会不会冲突,身体受不受得了,肯定就没有这样一小瓶药来的痛快。
甚至光是全身检查,住院,连一项都还没好转就已经花了不止一万了。
有好奇的人各大药房寻找这种药,不是为了买,就是想看看,天价药到底长什么模样。
结果根本找不到!
药厂就没打算把这种药放在普通药店里销售。
正如最开始严玉楼计划的那样,他们打算走疗养院的路子,高级疗养院。从那些年老体衰的富贵病人开始。
这部分病人,对药的价格不会这么敏感,要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命更值钱,愿意多花钱,也有条件多花钱。
严玉楼组建了最精干的销售队伍,药厂除了技术员和科研人员,并没有太多工人,现在的生产基本都是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
于是,大部分人都被收拢到销售队伍中去,甚至严玉楼亲自带队。
因为任务艰巨啊!
一个月至少要销售出去一万瓶,这是方程恩吹出去的牛逼,也是严玉楼期待的最低营业额。
要还钱啊,还欠了一大屁股债呢。
方程恩差点都打算也上阵,后来想想好像确实帮不上忙,这才作罢。
……
新秦严泰制药厂旁边,有一栋职工宿舍楼,是属于药厂的,里面住的也都是药厂的职工。
药厂职工杜晨拎着一斤猪头肉,一份凉菜,还有一瓶小烧,快步往宿舍六楼爬。
心情有些激动,所以脚步有点急。
他跟了严玉楼将近二十年了,十岁的时候就跟着在药厂上班,后来结婚生子,药厂分了他一套房子,就是个一室一厅,比单间公寓大不了多少。
这近二十年来,换了多个岗位,虽然也没提拔到多么高的职位,但是绝对是药厂的老职工。
药厂生产线一再升级,原来几百号工人的,现在只有几十号人,能留下来的除了在技术设备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就是转型做了业务。
去年下半年,厂子就要倒,不是隔三差五停工,是隔三差五开工,没订单,没销量。
——————
有些人想另谋出路,陆晨的婆娘郭菊花也怂恿过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