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难破局X首战失利,陷困境X开始反思(3/3)
,就是把全国所有的服装生产厂的地址电话都找来,然后把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事写成一封宣传信,通过邮局把这些宣传信寄给了这些厂,结果发现这样做后还真帮我们接到了不少新的生产任务!”
大家听了小贾的解释,都明白了,确实,在上世纪80年代初,市场营销除了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剩下的就只有定向地把产品广告直接以信的形式给潜在的客户企业寄去了。
“这个办法好!这样我们只要把全国主要城市的黄页电话簿找来,把里面所有的冶金、化工、机械、轻工、纺织、电力、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企业地址都列出来,然后给这些企业的技术科、生产科和供应科发信就行了。”老刘是负责公关的,头脑最活络,因此一听就第一个叫好。
“对,这个办法好,而且这样的宣传信还可以当做印刷品来寄,一封只要¥2分钱!这样发一万封也不过是¥200元。”小宋听了后也说好,还说这样发信的成本也非常低。
“但这要发多少封信啊?而且这么多信的信封都要开,那又要花多少时间?!又需要多少人啊?!”小傅的性格比较保守,因此听了老刘的话,不由地质疑道。
不过,小傅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当时没有电脑,更没有打印机,因此开信封只能全靠“人拉肩扛”——用手抄写信封上的收信人名称和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