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鉴定会一掷万金,豪气X名动上海滩(3/5)
一旁不无担忧地问道。
小史的担心没错,这么多人,怎么去现场啊?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问题,一个很大的问题,难不成让大家挤公交车去?
“坐大巴!到时候去上海友谊车队借十辆大巴,负责会议期间的人员接送。”我笑着对小史说道。
“什么?你要去友谊车队借十辆大巴?”小史听我说要去友谊车队借十辆大巴来负责会议期间的人员接送,不禁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看着我尖叫起来。
我没有说话,只是不以为然地笑着朝小史点了点头,意思是:怎么,不可以吗?!
原来,最早的时候友谊车队的大巴都是政府专门用来接送外宾的,当时来中国访问的国家以第三世界居多,因此为了彰显对亚非拉人民的友谊,友谊车队在接送外宾的车队的车身上都用漆喷上了友谊二个字,而友谊车队就是这样得名的。
后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了,上海的友谊车队也开始了商业化的运营,向社会开放了,如果有需要,企业可以花钱租用,但很贵,因此只有一些政府或大型企业举办的大型活动才会去租用。
而像我们这样一下子租用十辆友谊车队的大巴,而且一用就是三天,那时还真不多见——光十辆友谊车队的车在马路上排队开过,在当时就足够威风足够气派了,所以难怪小史要惊叫起来了。
“那么开三天会,这么多的人住哪里啊?”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张问起了参会人员的住宿问题。
小张的关心也没错,即使不算来参会的上海单位,也要至少300多个人,开三天会,住哪里啊?
总不见得让大家分别自己去住旅馆吧?然后一大早,十辆友谊车队的大巴一个旅馆一个旅馆地去接人?等把这300多个人都接来,恐怕就已经要吃午饭了!
“全部住上海大厦!”我看了一眼小张,豪气地说道。
“什么?全部住上海大厦?这要多少个房间啊?!”还是小史,她听说要全部住上海大厦,不禁又惊叹起来。
确实,让所有来参会的人都住进上海大厦不能不说确实有点“狮子大开口”,因此大家不约而同地向我投来疑惑的目光。
“包三层!”我见大家这样看着我,仿佛在怀疑这样行不行,于是就加重了语气,伸出三个手指头,断然地说道。
大家听了都睁大了眼睛,半晌,小王想到了吃饭的问题:“那么这么多的人,要开几桌啊?”
“恐怕要四十桌了!”老刘在一旁掰了掰手指头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