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真人得道成仙 卓荆室随夫度化(7/9)
山,正在难以启齿,昨日永春大师带了一个女孩来到洞中,说是我的骨血,叫我父女见上一面。又向真人说情,允我下山度你。说是已赠了一粒易骨仙丹,不知可曾服用?”
文玲听了,越发心喜,便将前事说了一遍,又说丹药未曾服用。
漱溟道“那你索性入山再服吧。”
文玲知夫妻俱不能在家久待,便问家事如何料理。
漱溟道“身外之物,要它何用?可取来赠与孙表兄夫妇,再分给家中男女下人一些。此女生有仙骨,可带她同去。承儿就拜孙表兄为义父,将来传我齐门宗祠。他头角峥嵘,定能振我家声。”
世民听说父母学仙,不要他去,放声大哭。就连文玲与琼玉,也是依依不舍,再四替他求情。
漱溟道“神仙也讲情理,只是我不能作主,也是枉然。”
又将世民唤在面前,再四用言语开导于他,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开导了一番。世民不敢违抗,心中好生难过。
文玲心疼爱子,又把他唤在无人之处,劝勉道“你只要好好读书为人,我是个凡人,你爹爹修成能来度我,难道我修成就不能来度你吗?你真是个呆孩子。”
世民知道母亲从不失言,才放宽心。又悄悄告诉他妹妹“倘使母亲忘记度我,你可千万提醒一声,着实替我求情。”
漱溟在家中住了三日,便请过张家夫妻。
孙大娘的丈夫仲尤,也是一个归林的廉吏,两袖清风。
漱溟把赠产托子的话再三恳托。孙仲尤劝了半天无效,只好由他。
由漱溟召集全家,说明自己要携眷出去做官,愿将产业赠与张家,以作教养世民的用途;匀出一部分金钱,分与众人。
因恐惊人耳目,故意配了两件行李,一口箱子,辞别众人,买了两匹马,把行李箱子装好,带了妻女动身。
等到离家已远,便叫文玲下马,在行李中取出应用东西之后,将两马各打一鞭,任凭它们落荒走去。
取了一件斗篷,将琼玉裹定,背在身上;一手抱定文玲。只道一声“起!”便破山飞去。
到了巴山,引见长眉真人、同门师弟兄。夫妻二人在洞中用功数十年。
后来长眉真人迁居蓬莱,漱溟夫妻与众道友创立巴山派,专一行侠仗义。又收了两个得意的弟子。
那一年夫妻借故兵解,重入尘凡。师兄玄真子奉师命二次度化,夫妻二人童身重入仙山,才参上乘道法,成巴山剑仙领袖。
文玲因爱九华清境,才在那里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