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打U-2的研讨会(4/16)
边。
坐在会场上,周围的人都在陆续发言。
其实战-6打U-2这个事情,本身已经是比较清楚的,并不是一种完全可靠的战法,当敌机升到24000米的实用升限时候,就颇有点儿看运气的感觉了,高度差已经差不多达到了雷电-1红外空空弹作战斜距的极限,但是驱离还是可以做到的。
当U-2升到27000多米这个最大升限,那基本上就够不着了,但好消息是,U-2在这个升限,它也干不了啥了,而且长时间维持这个高度是很困难的。
打U-2的结论是比较清晰的,这个跃升战法,是在当前战斗机升限不足的条件下,能够有效打击或抑制U-2活动空间的战术,建议空军承担相关战备任务的部队,普遍开展这种战法的训练。
而且和高振东原本知道的,战-6打花旗佬火蜂无人机的跃升战法有所不同,现在这种发射导弹打的方式,对战-6本身的危险性没有那么大。
原本战-6是在跃升的最高点用机炮打,机炮的后坐力会导致本来就要掉的高度,掉得更厉害、更不可控。
但是发射导弹就好多了,没那么大的后坐力,导弹是靠自身的动力飞出去的,起到动量平衡作用的不是飞机本身掉速,而是被喷出去的导弹发动机燃气。
这样一来,战-6掉高度的情况就可控多了。第2/2页)
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得从零开始,解决其他的问题了,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
重弹课题组的同志,不由得都在心里燃起了斗志。
只是这一次,事情可能比他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
京郊某地,一直留在京城工作的肖总,终于拿到了他综合攻-5的情况,以及高振东的各项建议之后,重新制作的攻-5战斗型风洞试验数据。
这段时间,他可以说是和一起来京的同志,把老命都拼上了,在三分厂机加工车间同志的帮助下,手搓了一个结合了边条翼、简单翼身融合、机翼前缘锯齿的飞机模型。
并通过自己在跨超声速风洞那边工作的老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吹了一次风。
他的老同学把数据给他的时候,笑道:“老肖,你这是开了什么窍了?这个模型看起来和你前面搞的那个飞机区别不大,可是这数据却是好了很多啊。”
肖总接过数据表,快速的看了一遍。
由于没有太多经验,同时原本攻-5的面积律匹配做得不错,肖总根据高振东的建议,并没有选择太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