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得陇望蜀的同志们(4/17)
。
高振东笑道:“打穿了没?”
知道这两个东西都是高振东的手笔,罗教授摇头笑道:“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打不穿,一个都没打穿。你弄这两个东西实在是太硬了。”
“他们的意思是?”
“他们倒是没想到要打穿这两个东西,毕竟他们也知道,这两个东西是用在哪里的。他们只是想,能不能把这东西的穿深,做到120mm以上。他们还有论据的,说是61火80mm口径550穿深,赤剑-61导弹120mm口径650穿深,那这个110mm口径,怎么着90mm穿深也太低了。”
高振东哭笑不得,嘿,这帮同志还整得挺有道理的。
他想了想,笑道:“不用,就按照这个搞,定下来的设计指标,哪儿是说改就能改的。这几个弹的穿甲原理都不同,装药形状和结构迥异,哪儿是能这么类比的。要保证自锻破片的超大炸高,就必然牺牲掉聚能破甲所拥有的高破甲。他们要是再问,就说我说的,这个够用了。”
其实90mm还是120mm,对于现在的坦克顶甲来说都没什么意义,因为都杀伤力溢出,大可不必。
有了高振东顶缸,罗教授是彻底放下心来,他知道在陆军那边,高振东还是有些特殊的。
做高教授的课题那是真爽,他不但负责给你解决问题,而且在该帮你顶住的时候,绝对不含糊,这让负责具体事务的同志做起事情来,就非常舒服。
高振东一边摇头一边笑:“再说了,120穿深的,他们也不一定用得起啊。”第2/2页)
可以这么说,这个穿深,只要运气不是太差,打大洋公约组织所有的二代坦克都没什么问题。
高振东一边看,一边点头:“嗯,最终选定了非制冷碲汞镉双波段?”
罗教授笑道:“对,为了节约成本和体积,使用的非制冷碲汞镉双波段探测器,这样一来,没有了制冷那一坨,成本进一步下降了。而且结构越简单,做起加固来就越容易。”
这东西不说一出生就要上炮弹,但至少火箭弹还是要上的,必须能承受一定的加速度、振动等环境条件。
高振东确定了一句:“红外探测器的性能足够?”
没有制冷,红外探测器的性能是要下降的。
“试验过了,足够的,对于行驶中、或者发动机关闭半小时以内的目标,发火率在85%以上。而且双波段探测器对于火堆等典型干扰源的误触发率,不大于10%。”
只要是跑着的机动车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