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射程一大了,要考虑的就多了(6/16)
弧形折叠翼就不用说了。
长风厂、风雷厂却不这么想,每一种可能,及其优缺点,都是他们想了解的,不同的方案,这里用不了,那里还能用啊。
就好像涡轮发动机,用在远程弹上是不合适,但是用在10公里射程上,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没有垃圾的技术,只有垃圾的设计。
技术好和成果好之间完全不划等号,关于这个事情,小鬼子就很有发言权,他们是怎么拿着一堆有源相控阵的先进技术整出一坨探测距离37公里的史,很多人都没想明白。
“那如果尾翼稳定足够强,是不是可以放弃旋转稳定?毕竟旋转稳定带来的马格努斯效应,即使不使用弧形折叠翼,也有可能导致弹体的偏离,增大误差。”
高振东摇摇头:“不能,因为火箭弹要求便宜,而微小的旋转,对于火箭弹是在便宜的前提下,最好的精度提升手段之一。”第2/2页)
所以只能在弹体上下功夫,尽量用简单的物理手段实现稳定,尽量减小飞行中的累积误差。
“折叠翼?”风雷厂的同志有些犯难。
无他,定向管和火箭弹之间的配合是很紧密的,这个折叠翼不好布置。
由于火箭弹的结构,也不能把折叠翼切入到弹体尾部,那会影响到火箭发动机的安装。
高振东想了想,在黑板上画了个图。
“你们可以考虑这种方式。”
三片弧形尾翼,与弹体外周弧度一致,平时是折叠紧贴着抱在弹体的,发射后展开。
风雷厂的同志一看,诶,这东西可以,看起来简单,挺灵巧的。
高振东给他们提了个醒:“这是最简单、对弹体影响最小的折叠方式,但是并不是最好的折叠方式,射程再大一些,是很容易掉弹的。”
有缺陷,但不是不能用,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毕竟这种方式简单,对弹体结构影响小,尾翼面积大,稳定作用好。
这后半句话,让长风厂的同志心先凉了。
自从知道130都能打到40公里之后,他们就对180的射程有了更高的期望,前面初步算了算,感觉50~60的硬射程没问题,打不打得准另说。
一听这种方式打远了就可能掉弹,那还能不急?
“高总工,这是为什么?”
高振东笑道:“这和弹体结构、自旋、稳定什么的都没关系,涉及到空气动力学问题。圆形的旋转物体,在空气中飞行的时候会产生马格努斯效应,会对弹体产生一个与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