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赚银子了(5/8)
京里,怕是百两不在话下。绣庄再给装裱好,再多加百八两的也是能的。”
初七还画了一幅“竹报平安”,她挑的都是当下寓意好,大家都喜欢的题材。
果然掌柜的拿给东家一看,东家当场拍板签下合约。
程初七仔细的看了,她提出的几条都在里面,就放下心来签上名字。
东家特别爽快,临走是让掌柜的给她拿了三倍所需的素面绸缎,初七眨了眨眼,去看其它布料时问伙计:“我看咱们县里的乡绅人家好像更喜欢这种新鲜的缎子。”
伙计没防备这小丫头会套自己的话,他把她当了自己人,“是啊,都嫌这素面的太素了,不如这些鲜亮。东家上的这批货全压下了。”
初七就心里有数了。
她就拿了范氏、初一和春晓的绣品,指着缎子问:“掌柜的,你说我把这上面绣满花,再制成成衣卖,会不会好卖?”
掌柜的就见她拿出纸笔,寥寥几下一件漂亮的衣裙跃于纸上,他屏住呼吸,“这这这肯定好看。”
初七就问:“掌柜的你就说这能一套能卖多少钱吧?”
掌柜的就一脸为难,“好看是好看这本钱也大啊,这素面绸光是进货就二百文一尺……我们要卖二两银,都没什么赚头的。”
初七一听爽快道:“那算了。”
掌柜的才想起当初她也是这样,说走就走的,忙“哎哎哎”的叫了几声,“不过我们绣庄是咱县里最大的绣庄了,再往北去也没有比我们大的了,有许多平阳的太太,还有边境的太太们也都会来我们绣庄……”
其实是他们绣庄在平阳和边境镇上都有分店。
他喋喋不休的絮叨了一会,又去和掌柜的商量一通,最后和初七又签了一份合约。
每尺素面缎还是二百文给她,她做好的成衣,不管绣庄往外卖多少钱,她每套三两银子卖给绣庄且只能卖给绣庄,除非绣庄不要才可以往别处卖。
不算手工,一套刨去料子和线,最少也能赚一两半。
等回到家,老太太和杨氏再也没有任何疑虑了。
要没去上那些年的学,没点见识能有这脑袋瓜?
这做衣服根本不用杨氏出手,这是她给四婶、小姑和姐姐找的活计。
牛氏羡慕不已,但她自家知自家事,她做活这种细致活也就能比二嫂强一点。
初七说:“三婶你不用羡慕,咱卖菜谱,等春天暖和了,咱再做其它的菜让我三叔他们拿到县里卖,没有他们的累,也比他们赚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