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加翰林衔,六个日讲官(2/5)
们的认可,随随便便升官根本不是事。
有个什么要职出缺,也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曾经大乾的经延制度盛行时,在职的宰辅、尚书仆射几乎有一半左右都是日讲官出身。
这足以说明这个职位有多么吃香了!
“日讲官虽有六名,但却并非所有人都一同去给陛下进讲。”
状元厅内,郑玄的授课仍在继续“六人中分外讲官和起居注官,都是两两一班,两班人去进讲时,另外一班则轮替。”
这里的起居注官并非是跟在皇帝身边,天天记录他言行的那种,而是只负责记录日讲、经延时的内容。
诸葛亮三人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来日讲官还有休息的时间。
郑玄接着道“你们三人都是初入官场,恐怕有许多事都不熟悉。”
“所以本官猜测,朝廷会让另外三名日讲官同你们分别组成一班,带你们履新,熟悉宫中规矩……”
他刚说到一半,就有一旁的老翰林官不爽地打断道“日讲经延已断了不知多少年,难不成那些人就知道日讲官的规矩?”
“不错!日讲官尽出我翰林院,别的衙门怎及我等清楚?”
“谁教谁还说不定呢……”
老翰林官们纷纷附和,引得郑玄一脸尴尬“交流,只是交流……”
他对诸葛亮他们尴尬地笑了笑,急忙快速带过这个话题,继续讲起了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
此时,紫微殿中,李乾也收到了秦桧他们经过重重博弈和妥协而得出的人选名单,还有这三人的履历。
不得不说,这其中还有一个熟人,那就是礼部郎中,李格非。
“没想到他还在郡县任职过?”
李乾饶有兴趣地打开了他的履历,发现大臣们还真没弄虚作假。
李格非当初也是殿试二甲,而且还被选中了庶吉士。
散馆之后他秩升正七品,然后在授官的时候,被吏部分配了一个郡通判的职位。
郡通判是地方正七品,而庶吉士则是秩同京官正七品,按理说不该这么分配,这明显就是让李格非吃亏了嘛!
李乾摩挲着自己的下巴,目中闪过一抹感兴趣之色。
他倒是知道这是为什么,京官比地方官地位高,这只是潜规则罢了。
实际操作中,不管是官员和皇帝都会默默遵循这个规则,但这样的规则一般却不会被拿到明面上来说。
所以,不管吏部是给他分正七品地方官还是正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