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乾的第一次日讲(2/6)
笑,听着吕雉的回答,他突然想到了邹忌的事迹。
邹忌问遍身边人,都得不到一个真实中肯的回答,没想到他自己现在也差不多这样了。
不过好话总归会让人心情便好,李乾笑着摇了摇头道“朕还差得远。”
“文官们都是饱读诗书,从科举之路上一步步考上来的人,朕又怎能及得上他们呢?”
他还从没狂妄到觉得自己一年学的东西,就比得上别人的半辈子所学。
“可是陛下天质英短、睿质已开……”
吕雉张着口还要说什么,在天下人共识中,天子龙种和正常人自然是不一样的。
“就算天质好,也得勤学不辍。”
李乾摇摇头打断了她的话“自古以来从未有未学而成才者。”
“那天朕同那些文官们说的话不过是一时之下的气话而已,实际上朕从没那么想过。”
“只有认真读书,朕才不会被那些文官湖弄了。”
吕雉娇美的脸上神情有些复杂,轻轻点头“陛下,妾身明白了。”
说着就回到了另一边,继续帮李乾整理起他的日程表来。
李乾则开始认真思索起文官们的事情来。
从大乾开国至今,文官集团都在不断进化、迭代、更新。
他们逐渐变强、优化的同时,也在排挤武将、宦官、甚至皇帝,从这些人手中逐渐接过权力。
但由于大乾一直战事不断,来自边境、西域,甚至诸侯国的战乱频发,而只要有战事,武将集团就会渐渐变强,即便是文官也拿他们没太大办法。
而宦官和文官的斗争则是文官们占上风,但宦官虽然衰落,也不会被他们彻底打败。
最后就是皇帝了。
文官们虽然嘴上说着忠君爱国,但他们的行为却大多都是为了限制、并且接过皇帝的权力。
所以,在他们一代代的传承中,在一茬茬文官前仆后继的努力下,“治国”这一行为早已被文官们变成了一件门槛极高的事。
经过科举进入朝堂的无不是读书人中万里挑一的精英,有最敏捷的才思、最渊博的学识……
但皇帝则不然,通过血脉传承的皇室虽然享有最好的教育资源,但也不能保证每一代都能跟得上文官们的脚步。
只要他们跟不上,或者说产生了疲惫厌倦心理,皇帝就不得不依赖文官们治国,甚至将此事完全委托于他们。
之前的英宗和穆宗就是这个例子。
如今李乾不想再重蹈那两人的覆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