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章 小品这样演江瑜直呼内行(3/6)
嘲。”
“抄抄袭啊”
“怎么是抄袭呢,是借鉴!”
江瑜纠正道:“国内的喜剧产业其实刚处于起步阶段,像日韩、欧美比咱们发达多了,他们的许多节目我们都可以借鉴回来。”
贾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她后来的那些个小品,基本都是从棒子国“抄”回来的。
江瑜这算是提前泄露天机了。
“再说嘲,也就是讽刺,这个要高级一点。”
江瑜道:“其实并搞笑不难,无非就是找一个小人物,让他倒霉,观众看着他那滑稽的样子,开心地哈哈一乐。”
“但是呢,这个小人物的选择非常关键。”
比如说孔乙己吧。
孔乙己这个人物为毛经典呢
试想,一个小镇做题家,好容易通过高考,上了大学,学了点无用的知识,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一事无成。
他读了点书,自认知识分子,看不起那些底层的劳动人民,可又无法摆脱底层的生活。
十二年苦读,换来的一纸大学文凭——那身脱不掉的长衫,成了他最后的尊严。
可即使穿着长衫,他也只能站着喝酒。
既不甘心向下融入底层,又无法向上突破阶层,最后只能在孩子面前找找存在感。
“你知道泰勒级数的四种展开方法吗”
小伙计努着嘴走了,心说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
何况我们掌柜的记账,也从来不用微积分。
孔乙己叹息着,很是惋惜的样子,耳边传来大伙无情的嘲笑声:“孔乙己,你怎么连个编制都捞不到呢”
屋内外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滑稽吗
滑稽。
人人都笑孔乙己,最后人人都成了孔乙己。
所以孔乙己成了最高明、最经典的喜剧角色。
迅哥儿的功底由此也可见一斑。
老郭早期的《西征梦》、《我是黑社会》,其实还有点孔乙己的味道,都是社会底层小人物苦苦挣扎的故事。
后来成名了,脱离了底层的环境,就再也创作不出那样鲜活的人物了。
这个“嘲”,嘲的是大众和社会。
像贾琳这类的喜剧人,又要更低一级,只能“嘲”自己,也就是自黑。
拿自己长得又丑又胖这样的缺陷去逗乐观众。
不过贾琳此时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对自身的定位并不明确,听江瑜说“自黑”,便若有所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