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登上报纸(1/7)
江门公社。
最近两年江门公社发展得不错,&bsp&bsp虽说没有支柱性产业,但承包推广得好,不少村民都承包了山地,&bsp&bsp更有村民在思考着要不要承包个水库和池塘。
养鱼嘛,&bsp&bsp养鱼也是挣钱的。
除了按部就班靠干农活挣钱的,&bsp&bsp还有不少做点儿小生意挣钱的人。江门公社部分村子离县城较近,这是地理交通带来的优势。
但除了两种外,更有一些较为年轻的小伙子,他们被时代发展的巨大洪流所冲击得蒙头转向的。
他们在从别人那里得知从南方一来一回就能赚个千八百后,&bsp&bsp整个人就被震傻了,回过神来后心脏便砰砰砰直跳。
——这是心动。
——然后行动。
徐丰就是这个先行者,当他从县城朋友那里得知倒买倒卖能挣大钱,&bsp&bsp就也起了也去南方的想法。
心中忐忑的徐丰没跟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只在深夜即将去睡之时对他的妻子陶倩说了一嘴。
原本犹如死水的房间被打破,好似在这瞬间重新焕发出新活力。
陶倩当即坐起身,&bsp&bsp用着震惊却且恍然大悟的眼神看着徐丰。
徐丰本以为妻子会反对,哪知陶倩抓着他的手分外支持。
她说“我信你,老话说饿死胆小的,&bsp&bsp撑死胆大的。咱们家孩子这么多,总不能靠着地里头的那些收成过活。”
徐丰前妻留下两个孩子,&bsp&bsp大的今年都十多岁了,&bsp&bsp小的那个才七八岁。
陶倩刚嫁进来时,小的才几个月大,&bsp&bsp两人关系其实和亲母子也差不多。
在改革开放前徐丰家庭状况不错,&bsp&bsp两个孩子的生活过得可比公社一般小孩儿好上些许。
但她自己后来又陆续生了一儿一女,比起两个哥哥,陶倩总觉得她亲孩子的生活条件要差上些,&bsp&bsp这让她有些意难平。
其实现在,徐丰家的经济条件也不算差。
可事情坏就坏在——相对而言。
是的,当初徐丰家和其他家相比,相对而言会好很多,比如说就比徐川家好许多。
如今呢?徐丰家渐渐“泯然众人矣”,和徐川家一比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就是当初被他们所看不起的老坑村同族的很多家庭,也渐渐乘着这股春风起来了,这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