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九零年代发家致富(27)(2/4)
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千芊将茶杯推给对方,“你们可以再具体讲讲。喝口茶,不用紧张慢慢说。”
其实他心里已经由高胜的描述勾勒出了一个模糊的蓝图,但谈合作难免要给出一个相对严谨的姿态。姜鹏和吴王非都还是学生,在他们同年龄段里无疑是十分优秀的,但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轻人们初出茅庐时身上难免沾染着学生气,爱讲人情,很难懂得在商言商这个道理。双方又是通过高胜认识的,千芊跟高胜关系亲密,却也不希望吴王非他们因为这种亲密的关系生出“可以不用太严肃认真”的轻挑。
姜鹏大概感觉出了什么,他越发紧张了,但同样很感激,至少千芊和以前那些态度就像逗他们玩的资本方不一样,在知道项目基本内容之后不仅愿意资助,并且对待他们一直是保有一份尊重的。
九十年代的国内互联网市场,还是真真正正的蛮荒时代,门户网站也还没出现,网民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还是几个国外论坛。。
但其实华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很早就开始发展了,不过个人计算机一直没有出现,第一台个人计算机是在国外诞生。目前出售的价格昂贵,多年发展价格也没下跌,在美国普及度也不是很高,在国内更是用户稀少。
而且现在的个人计算机供普通百姓使用的功能还少,看起来用处实在不大,购置的基本都是家庭条件极好也爱追赶潮流的。
计算机行业,也因此看起来十分靠谱。每年学校都靠降分,才能录取到足够的学生。
这是个在当代看来非常不靠谱的行业,这种看法分析起来也实属正常,毕竟未来这个东西真的太捉摸不透了,谁也不会猜到未来几十年之内科技发展会快速到那样程度。
就像现在,没有人相信华国将来会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而且现在个体户,依然是受到一定歧视,虽然国企厂子下岗潮了,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个体户不稳定。
传统行业尚且不被看好,何况互联网呢。
姜鹏非常清楚国内的看法,而且他们手中的这个项目,概念并不精确,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尽管已经有了雏形,但未来如何发展,还没有非常系统的计划。
但此时的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对长远的目光,他们话中无意提到的一些概念,就是多年之后出现的一些搜索引擎和社交软件最大的卖点。
千芊有些意外,她本以为自己今天来见的只是有一些创意主要是技术强的人,但此时此刻,她意识到自己有些低估对方。
姜鹏谨慎地叙述完毕,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