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到底谁才是脑子有坑(2/4)
称霸,秦国的的确确也是比晋国强。
晋国后面发展起来是另外一回事了,一直强下去跟一再扩张获得的土地有关,何尝不是晋人的奋斗不休呢?
所以,秦穆公之后的秦国沉沦了很久,土地一样是那一片土地,轮到秦人奋发向上之后,天下诸侯谁能抵挡?
因此,持有资源能够对竞争有助益,决定胜败的永远是人啊。
智瑶认定鲁国绝对会玩脱,并且遭到的反噬会很大。
“司马穰苴代表智氏站在齐君荼那一边,事情干得有点倾向太严重了。”智瑶心想。
作为齐国曾经的贵族,一度也是得到高位的司马穰苴,他肯定是拿齐君荼视作正朔的。
目前齐君荼的势力有点弱,智氏的站台或许是能够起到一些助益,比如恐吓到公子阳生。可是一旦公子阳生这一边下定决心要打齐国的一统战争,智氏不可能抽出太多的兵力东向。
对智氏来说,两个五年计划才是核心利益,其它什么的都能暂时让道。
一旦智氏给齐君荼站台,然后齐国最后的胜利者是公子阳生,势必会给智氏的声望带来负面影响。
当然了,智瑶给了司马穰苴权限,智氏肯定不会拆司马穰苴的台。
某种程度来说,智氏支持齐君荼算是站在正义的一边,同时也能让齐国的内战耗得更久一些,代表智氏做出相关选择的司马穰苴不算失职,顶多就是公私兼顾了。
“子我。”智瑶唤来宰予,吩咐道“你往鲁国,务必使三桓与公子阳生割裂。”
这个“子我”是宰予的表字。
宰予先应“诺”,又说道“荼为君,虽弱,乃君也。阳生为公子,以下犯上便是罪。臣不齿。”
对,这才是鲁国人的三观,追求的就是君君臣臣那一套。
只是吧,鲁国的国君现在成了招牌,权柄全在三桓手上,有的只是孔子给前一代鲁君当了一次工具人。孔子失败之后,怎么不见鲁人前仆后继站出来反对三桓呢。
现在,孔子一再痛骂朽木的宰予即将返回鲁国,背靠晋国的智氏一顿操作,应该可以对三桓造成以“理”服人的效果吧?
另外一点,包括宰予在内的很多鲁人,尤其是跟孔子混的门徒,他们从立场上就是跟三桓不对付。
这一批人间清醒的门徒,他们也搞不懂鲁国当权者的脑子里在想什么,还是非常乐意借着智氏的势将鲁国掰到正确道路上去的。
“这一次也许可以借势,帮老师在鲁国重新复起?”宰予心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