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诸侯拿什么跟俺斗?(3/4)
以是个什么情况?直白说就是给技术人员用来交流的地方,遇上意见分歧也能来这里进行辩论。
如果谁有什么好想法,得出了初步的理论,认为某件东西很有用,或是想要集思广益,一样可以拿出来进行讨论。
因此这个学宫虽然是让人高台阔论的地方,谈的却不是什么文学,必须是跟技术侧有关。
不是智瑶歧视文学,单纯就是“邺”城的特殊性质。
跟文学有关的学府,智瑶早就有在建设,只不过是在“黄父”那边。
条件允许的话,智瑶也会建立文学相关的学宫,用来吸引列国的知识分子。
很现实的是,目前虽然是到了春秋晚期,真正掌握高深学识的人不会是什么流浪贵族。他们要是真的掌握秘笈,自己的家族就不会破败,哪怕是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到其他国家效力诸侯或贵族一样混得开,才不会沦落成战国时代的后辈那么惨。
在那种现实的社会环境下,智瑶真的开设文学性质的学宫,打从事实上就很难网罗到高级人才,歪瓜裂枣都不一定有几个。
毕竟,春秋晚期贵族的身份依旧混得开,哪怕是为了延续贵族的优越性,落魄贵族去其他家族谋求家臣的身份依旧会被接纳,得是名声多差或者脑子有坑才会连个混饭吃的地方都没有。
“此城乃是兵城也。”子路跟着巡视下来,心中极度震惊。
别误会,不是士兵的那个“兵”,是兵器的“兵”。
会有经过程序化处理的煤被运过来,甚至城外就有木炭加工作坊,再有铁矿被不断运输抵达,铁矿冶炼成铁,铁再被送往锻造,打造成为各种武器的部件,后面再有涉及到木材的配装,压根就是一个兵器制造流水线了啊!
武器是那样,甲胄也能是相似的流程,变的就是不再需要用到木材,改为各种皮革以及绳套罢了。
哪天水力锻锤被研究出来,制作甲胄的流水线就会被挪到河流沿岸了。
子路完全不敢想象这座城池运作起来,每年会给智氏提供多少武器和铠甲,能够知晓的是从规模来看产量不会低。
从未有人将制作兵器和甲胄的作坊进行集中,恰恰是因为没人干过,智氏搞了这么一出,哪怕是还没有真正展开运作,有想象力的人还是会稍微一想就心肝颤颤。
颜回结合刚才参观用来学术交流的学宫,一脸严肃地说同门说道“结合智氏督教之策,势必极尽炫耀武力。诸侯有难矣!”
也就是智瑶不在,要不然肯定会心生不悦。
冉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