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为并秦而来(2/3)
牌盟友绵诸离得非常近。
绵诸在诸夏的名声不显,灭亡时也不见史书记载过程,后来成为秦国陇西郡的一部分。
秦人曾经在“西垂”养马,势不如人之下再回去西边蛰伏不算什么,积蓄力量进行等待,原国陷入颓势则卷土重来,原国依旧强大则向西进行扩张,不信原军在应对中原诸侯时还有余力西进。
“入燕?”秦君刺心想“有多久没有听到燕国的消息了?”
没开玩笑,自从大河变道之后,燕国就与中原诸侯失去了联系,算起来有一百年以上的时间了。
秦君刺不明所以地问道“举国入燕?”
赵毋恤将自己的猜想说了出来,最后说道“我入燕借地,以图共抗暴原,想来燕君无有拒绝之理。”
对于原国会攻打燕国这一点,秦国君臣听赵毋恤一番讲述,马上认可了赵毋恤的推断。
只是吧?赵毋恤不知道燕国现如今的情况,并且没有得到燕国的允许就在做举国迁入燕地的准备,是不是有点那什么了。
“燕君拒不接纳,我往大河九曲之地而去便是。”赵毋恤完全是在暗示代国现在很是灵活机动。
代国现在的人口约是二十来万,其中的五万多人口是从晋地带走,剩下的则是十来年扩张之下的成果。
别看代国人口只有二十来万,赵毋恤却是常年集结三万的大军四处征战,打得楼烦叫苦不迭。
赵毋恤是怎么来维持平时用兵三万的消耗呢?就一个打法以战养战。
在这种作战方式之下,楼烦已经被迫在向更北的区域转移,赵氏代国也练出了一支吃苦耐劳并且极其善于奔袭的骑兵部队。
如果不是原国骑兵给赵氏代国的心理阴影太大,赵毋恤也不想惹来智瑶的注意力,说不定赵氏骑兵现在已经打得过原国骑兵了。
秦国君臣还是无法理解赵毋恤为什么要特地过来。
仅仅是赵氏代国想要举国迁徙,不管是去大河九曲之地,或是前往投奔燕国,派个人前来知会一下也就是了,用得着赵毋恤亲自过来吗?
赵毋恤发现许多秦国大臣陷入思考,心中想道“对,就是这样,你们开始动脑子,想得越多思想就越混乱。你们的思想不混乱,我怎么有机会搞事呢。”
现在的秦国陷入很尴尬的境地,失去都城对秦君刺的影响更是无比之大,没有实力夺回“雍”的同时,看不到击败义渠的希望,双重打击之下威望不知道还能剩下多少。
能不能夺回失地是一回事,要不要夺回失地又是另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