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55:人茧(4/10)
封里摸出三百块提给他,道:“范胖,你就别给我装了,我知道你差不多把所有家当都花完了,如果买得起你早就买了。这钱先拿上,算我替chris还你的。”
“小老弟,老范我活那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elche的人哪。明明找你们帮忙,却还倒贴钱来援手。”胖子伸手接过票子,乐得鼻涕泡都出来了,他拍着胸脯表示,一旦回到月谷电台,将连本带利,包括原先承诺的剩余四百都付全,决不食言。
“那不叫义气,而叫gelche(仗义)!”我倒是被他捧得飘飘欲仙,越发得意地大笑:“我不急等着用钱,我等出来混,讲的就是个义字当头。”
范斯拿了钱后,再度翻圆窟出去,临行前再三叮嘱我们不要轻举妄动,也不要过度深入,等他回来再集体行动,这一去一回最多也就半个小时。话音刚落,他便转身离去,很快消失在我视线之外。
作为继承了古老华夏血脉的后裔,虽然不多,可能只有四分之一,但老子我也是从小饱读诗书,知道些个礼仪文化民族大义的。然而,我却不怎么赞同欧美一些同乡会老华侨搞的那套,又搭台子又办大戏,包场子办文化节啥的,那叫一个劳命伤财还不叫好。走过路过的白人黑人,最多就是停下看几眼,或是伸手要个礼品包,觉得没什么意思就转身走了。而且有些地方爱唱戏,四周不断打电话报警投诉,明明一件好事最后总落得个不欢而散,有种焚琴煮鹤、松下喝道、苏州园林晾短裤的败风景感。
相较这些,我反倒觉得印度人推行的那套更有效。他们往往喜爱搞午后茶花会,做小点心供人自助拾拿。一花不了多少钱,二吃着爽口的人们就会来问具体做法,那样便将文化之类的传播出去。作为人都贪吃,都爱贪小便宜,这点在napo人身上得到了最大彰显。所以过去在意南,当地人对印度的了解远多过华夏。而老华侨总是一层不变,大鸣大放,猴子翻跟斗,咿咿呀呀唱京戏,或者一个歌星百人伴舞。
我觉得去传播文化是件好事,但可以走得更巧妙些。譬如在我和纳兰佐蹬车去罗马那时,父母公司有个女主管就抱怨,说自己每次翻包总找不到钥匙,有次还在车库被人打劫了。我就想起小时候我妈沿用她老时年间家里的传统,拿绳子吊着钥匙挂脖子上。我见那次我妈是铁了心想要揍我,一转到没人的地方就开始摩拳擦掌,这样我肯定没什么好。于是就将主意打到这个女的身上,她好像在这家公司里挺有人气的,说话比较有份量,由她出面说几句话我可能就不必挨打了。想着我装出一副天真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