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纵生口(3/4)
俘斩数百人。”契苾璋一脸晦气地说道。
“慢慢来,飞胜、雄威二军非弱旅,也是心高气傲之辈。向来没吃过苦头,当然不服气了。”高仁厚笑道“慢慢打,不能急,一急就有破绽,就会让人钻了空子。”
“你打仗的路数我不喜欢。”契苾璋直言不讳地说道。
按照契苾璋的方略,就是不断派出蕃人骑兵,迟滞、消耗敌军,然后派出飞龙军,快速机动,神出鬼没,对敌人发起攻击,拼着付出巨大伤亡也要将他们打崩。
什么老谋深算,镇定自若,不符合武夫们的审美,跟个毛锥子一样,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高仁厚也不和他争辩,只是摇头笑笑。
每个人打仗的风格,本来就不一样。
有人勇猛精进,乱拳打死老师傅,把镇定自若的所谓儒将、智将给打得落花流水,一力破十会,完事后还要奚落你一番,杀人诛心;有人老谋深算,走一步看三步,把什么都算计到了,将敌人玩弄于鼓掌之中;有人打仗跟庙里的泥胎木偶一样,情绪都不带变化的,冷酷无情,耐心等待,只求目的,不择手段……
一个集团,各个大将的风格都一样才是奇哉怪也。
氏叔琮的大军离开了下蔡县,沿着淮水向东。
这样行军,路其实变远了,不是很合适。但没办法,夏人派了大量蕃骑过来,沿途骚扰,甚是烦人,逼得他改变行军路线,顺颍水而下,先至颍口,取得补给之后一路向东。
这样走有个好处,那就是粮道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淮水就是他的粮道,夏人的骑兵再厉害,也没法游到宽阔的淮水之中厮杀。
杨行密确实很够意思。他派来的水师一直没走,留在颍口大营等待。氏叔琮退兵后,水师再度启程,帮着转运辎重、伤员,解决了很大的麻烦——辎重、伤兵是最拖累行军速度的,有船运真再好不过了。
夏贼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蕃将契苾璋统领的飞龙军更是一帮亡命之徒,硬碰硬打起来伤亡着实不小,这给他的内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另外,他有些怀疑梁王失了方寸了。
一会让他去收复亳州失地,一会让他注意贼人动向,谨防他们攻向徐宿。
你到底要我怎样?
氏叔琮也有些气,思来想去,既然夏贼大举东进,朝宿州而去,那么就先至涡口,把营寨重新扎起来,稳住退路,然后再北上。
而在他们这支主力大军之外,还有杨师厚、赵岩、朱汉宾所部一万五六千人,直接从颍州东进,这会已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