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改变之路 (第三更,求订阅)(2/3)
此徐州非彼徐州,他现在身处徐州是米纳斯吉拉斯州,大明帝国占领后将其称为徐州,华夏那边的徐州,则是中华帝国的京师所在。
从帝国占领米纳斯吉拉斯就开始对这里的铁矿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在这里发现了帝国本土的第一座大型铁矿——储藏量近百亿吨,于是乎帝国多家企业共同成立“帝国联合钢铁公司”,这间公司不仅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设备,而且还是帝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年产量超过四百万吨,占帝国钢铁产量的30%。
也正因为这里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所以潘道台才会选择和帝国钢铁公司合作。
“华夏很大!”
程东海说道。
“华夏未来需要修建的铁路何止十万里,以华夏之大,各行各业所需要的钢铁又岂止十万吨?如果仅仅只是立足于当下的话,又何必另建新厂,一个利国驿铁厂,再加台小高炉也就足够了。”
利国驿铁厂是李徐州创办洋务时办的第一座铁厂,最初投资不过区区几十万两,年产量不过数千吨而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年钢铁产量已超过14万吨。
因为没走汉阳的歪路,加之从小到大的扩建以及铁路筑建的需求,铁厂的发展颇为迅速,目前号称是“远东第一大厂”,当然也是那位李皇帝最得意、最骄傲的产业。
论得意程度,甚至不下青岛的造船厂——去年青岛造船厂建造了一艘800吨的防护巡洋舰,号称是“远东第一舰”。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得益于上万名留学大明的留学生回国,带回的技术以及知识,华夏的洋务事业发展远超过历史,从东北到中原腹地兴建了大量的厂矿企业,修建了大片的铁路,尤其是没有了满清的掣肘之后,更是达到突飞勐进的程度。
其实,就是李皇帝还是李大人的时候,以徐州、海州为中心又以铁路辐射到豫东南、皖北的洋务圈的洋务发展也远远好过历史,除了天国的威胁,让朝廷不得不“纵容”地方实力派,打压保守派,以维持满清统治之外,更重要的一个有南华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加上那位叛出南华的赵田丰在借鉴南华经验的指导下,徐州的洋务运动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四面开花,全盘皆输,而是有重要,有选择的有序推进,当然,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钱没历史上那么多,自然也就不能那么挥霍了。
这反倒是成就现在华夏的工业发展,不能不说是阴差阳错吧。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源源不断的留学生涌入大明,那些或是官派,或是自费的留学生,无论是在大明学习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