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希望火种不灭(2/3)
,日军占领徐州。
6月6日占领河南省会开封。
6月9日,蒋介石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史称黄河花园口决堤。
此举虽然暂时阻挡了日军南下,但是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大规模水灾,80余万人惨遭溺死,千百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连年灾荒的黄泛区。
1938年豫东沦陷后,中国**领导豫东人民建立水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参战日军达35万余人,中**队达110万人,战争中日本付出了伤亡达15万人(一说20多万 )代价,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
兵团司令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毙敌3000余人。
10月21日,在大亚湾登陆的日军占领广州,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部退至粤北地区。
10月27日,武汉三镇完全沦陷。
中国国民政府的作战中心迁往重庆继续抵抗。
苏联空军志愿队参加了保卫武汉的空战。
在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中,中**队伤亡40万人,中**民以巨大的牺牲迎来了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单独打败日本的责任。
1938年12月29日,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在越南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提出与日本“恢复和平”。
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在战争最为紧张之时的这番言论,被视作公开的叛国投降,中国抗战的士气受到巨大打击。
1939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通过了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撤销其一切职务的决议。
1月24日,**中央致电国民党,表示拥护对汪精卫的制裁,要求进一步加强国共两党以及各抗日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团结,以粉碎日本正在加强的分化中国内部的阴谋。
1939年5月31日,汪精卫与日本商定了建立伪中央政府的有关问题。
1939年10月25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