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要借钱(6/6)
他最好是出身低贱到了尘埃里,如今像个包身工一样为皇家卖命。如若他身后有世家大族的支撑,再有如今的尊荣与权势,早已万劫不复。
当然,若没有他自己推波助澜,流言不可能如此肆虐,不过这些话,不必告诉谢幼清。
玄天承慢悠悠地转着酒碗,眸光沉静如水,与对面谢幼清的气急败坏形成了鲜明对比:“谣言于我,并非什么稀奇事。倒是你,两年没见,怎么跟老妈子似的?我什么都没说,你就罗里吧嗦一大通。”
他虽这般说,内心却十分感动,谢幼清是个个性张扬却又极有分寸的人,此时却口无遮拦,是的的确确将他当做推心置腹的好友。“你放心吧,我有后路。此番只是想问你借钱和粮食。”
“看你这样就来气。行行行,你都知道,我多管闲事。”谢幼清翻了个白眼,又听得他说借钱和粮食,虽然和他设想的大差不差,却还是没好气地说,“就你清高?你要放粮,你自个儿捐啊,你又不是没钱,还来敲我的竹杠。”顿了顿,问:“要多少?”
“你能拿出多少?”玄天承目光真诚,道,“若要放钱放粮,我自有我的路子。可放粮之事朝廷已做过几次,到头来都是进了贪官的腰包。”
渝川周边几个县,是西南这边田地问题最突出的。良田大部分都被圈占完了,且其中大部分地免税或减税,剩余农民手中二成田地土地贫少产量低,却要交八成税,一年到头县里总还要巧立名目收各种杂税。而县官报说连年兴兵、尤其是这次与南疆的战争导致百姓负担沉重,请求赋税减免,又要朝廷拨钱款和米粮支援,这部分的差额便都进了县官的腰包。更糟糕的是,各县城的粮仓里根本没有多少米粮,银钱也不知所踪,恐怕是转到了更高一级的官员手中。这导致各县粮价居高不下,女帝已经命人暗中查访此事一阵子,锁定了幕后之人为西川转运使,尽管从长远来看,整治贪官、改革田制、革新农具才是治本之策,但眼下,亟待解决的是各县钱粮不足的问题。
玄天承目光微微锐利:“况且,我并不想给他们收拾烂摊子。在惩办这些官员之前,我不但要他们填了自己挖的坑,还要让他们把吃进去的都吐出来。”
谢幼清瞪大眼睛:“这……这如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