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动荡奥斯曼,暴躁巴尔干(6/24)
也能让俄国在对巴尔干半岛进行谋划的时候,更加慎重的考虑一些问题。
在奥匈帝国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卡洛已经在让军工厂准备生产一批新的武器装备和火炮炮弹了。
第十次俄土战争的规模相当庞大,双方动用的军队人数超过百万人,火炮数量超过4000门。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出现了大兵团的较量,装备了有膛线的枪炮,并且利用了铁路和战地电报进行通讯。
这也让战场的规模变得更加庞大,战争方式也较之前的战场有所变化。这场战争的战斗以及宽的正面较量和较大的纵深为特点,是值得西班牙军队学习的。
而交战双方也必定会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对于西班牙的军火工厂来说,这是一次潜在的出口军火的机会。第2/2页)
早在去年年底,因为小亚细亚半岛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发生大饥荒的原因,就引起了整个奥斯曼帝国的混乱。
但欧洲各国只是密切关注奥斯曼帝国的局势,彼此之间又呈互相钳制之势,没有任何一个列强有信心在其他列强关注之下干涉奥斯曼帝国的局势。
但自从今年五月起,奥斯曼帝国的局势再次迎来了变动。
时任奥斯曼苏丹的阿卜杜阿齐兹被以米德哈特为首的奥斯曼帝国有识之士废黜,改立穆拉德五世为奥斯曼苏丹。
这原本只是奥斯曼帝国内部的一次权力更迭,按理来说不会引发局势的变动。
奥斯曼民众所希望的是一位能带来新的宪法的苏丹,让奥斯曼帝国走向君主立宪制,变得更加民主,并且推动改革,使国家走向复兴和强大。
按道理来说,穆拉德五世受法国的影响极深,是有希望完成上述步骤的。
但偏偏穆拉德五世对奥斯曼帝国北边的邻居沙俄帝国并不感冒,甚至非常敌视。
一位敌是沙俄帝国的奥斯曼苏丹,这自然引起了俄国人的关注和不满。沙俄帝国早就想掌控君士坦丁堡海峡来控制黑海舰队前往地中海的出海口,自然对奥斯曼帝国的混乱幸灾乐祸,甚至巴不得奥斯曼帝国越来越乱。
一位敌视沙俄帝国的奥斯曼苏丹明显是很好的借口,这也让沙俄帝国在外交方面更加积极的介入奥斯曼帝国的事务,比如支持同为斯拉夫兄弟的塞尔维亚独立。
奥斯曼帝国的混乱并不只俄国在关注,英国和奥匈帝国同样也在关注。
俄国毫不掩饰的介入巴尔干的事务,这让同样对巴尔干相当渴望的奥匈帝国十分不满,并且表达了与沙俄完全相反的态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