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宫梅(1/6)
如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是不是有可能,在当初那封诏书送到王府的时候,就直接以死相逼,或者自残推辞,事情就不会一点点走到今天这步?
又或者更早一些,在父王刚刚被封到北境时,就和父王说,不去争什么皇位,只要一家人能好好的,平静的生活下去就好...父王不喝酒的时候,还是很宠自己的,也许这样真的能让他不在先帝驾崩前就迫不及待地派人去京城,收买锦衣卫的谍子,导致最后被叔父...
甚至于,如果自己再聪明一点,无条件地信任叔父,忘掉父王那些充满仇恨和偏见的话语,是不是真的有可能,叔父会成为诸葛孔明,而自己能做那个刘禅?
这些问题已经困扰赵吉很久了。
准确的说,是在正式登基然后又离开京城来到北平以后,他常常一想这些问题,就是一天。
他总能想起叔父在朝会上对迁都一事正式发难的那一幕,他看着百官在他面前上蹿下跳,看着自己在他眼下起了些小心思,看着百姓、权贵都异口同声地反对他的话语,他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只是几份来自东南西北的奏折,就彻底击碎了所有人一直以来的自欺欺人,然后他站在大殿里,没有人敢和他对视,他却只看着自己,轻轻问了一句。
“那么,陛下觉得如何?”
我觉得?这重要么?我觉得我就不应该来当这个皇帝,我也觉得叔父你比我更适合当大魏的天子--可我敢说出来么?说出来又有几个人会认真听呢?
说与不说,都不重要,自己到底怎么觉得,也不重要,整个大魏天上地下就只有一个人是说了算的,但那个人绝对不会是自己。
如果说在百官跪在东门那一日之前,赵吉还觉得所谓皇帝的身份还能多少起一些作用,所谓礼法所谓人言终究是可畏的,然而直到赵吉发现满朝文武都不敢在叔父面前抬起头,偌大宫城竟然只有一个人的身影看起来那么顶天立地,真是...既让人心驰神往,又让赵吉多少感觉有些绝望。
没什么好说的,成王败寇这个说法都算不上--因为从一开始叔父就没把他当成过敌人,亏他回到京城之后心思还活泛了些,觉得依靠宫城依靠群臣,多少能让自己从那种随时有可能像父王一样死去的阴影中挣脱出来,没想到只是叔父的一个眼神就能让他坐在龙椅上噤若寒蝉。
从那之后赵吉就很老实了,哪怕朝廷北迁,户部兵部的官员都随着靖王仪仗一同北上,哪怕魏辽之间对峙得让人窒息,连叔父也常常需要去前线坐镇或者巡视各地,哪怕高丽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