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怒不可遏的林如海(2/17)
娘颇为无语,忙扯着周姨娘出去避风头。
“我说的不对?谁也左右不了了呀。”
白姨娘欲哭无泪,“正因为你说对,所以你还是别说了。”
出门时还是个柔柔弱弱的小丫头,才不到齐腰的身高,再回来时已经通人事了,甚至大着肚子。
林如海想一想那景象,就感觉天要塌了。
痛苦的饮了几口茶水,林如海心头的恶气还是难出,情绪完全平稳不下来,怒不可遏叫骂道:“岳凌,你好大的狗胆,我就不信,待你还京之前,会不来见我!”
“我定要与你讨个说法!”
……
苏州府,
漕运会馆,
岳凌端坐在案后,整理着近来得到的消息,却是猛地打了几个喷嚏,让他也感觉莫名其妙。
以他的体质,常年来未有疾病,怎会打喷嚏打得这么猛。
“难道是谁在背后讲我的坏话不成?定是江浙的那些贪官污吏,我诅咒他们生孩子没屁眼。”
岳凌暗骂了一句,继续提笔书着字。
连日来与妙玉和邢岫烟两姐妹相处,他大抵将苏州的事都知晓的通透了。
朱知府反对改稻为桑别无他因,是因为杭州在改时,当年就出现了较大的粮食缺口,周遭几县,直至苏州都相帮,才度过难关。
这一点,在岳凌看沈家的账目上,也有体现。
作为江南产粮的两大基地,杭州和苏州若是都改稻为桑,那岂不是就要酿成了《千里饿殍图》的景象。
改稻为桑,不是不能改,但是要循序渐进的改。
可在杭州,一改便是大批的富户进驻,用银两收购百姓的土地,来进行改稻为桑,产蚕丝。
土地兼并可不是好事,但是商人和官府,为了利益可以枉顾百姓的死活,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官员眼里,政绩是第一位,不管有多大的牺牲,人死了多少,他改稻为桑国策推行的成功,便能升官,至于民生之事,是下一任官员来了需要操心的事。
在商人眼中,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便没有什么不能为之事。
第2/2页)
如此,两方往往能达成坚固的同盟。
苏州徐家,是本地第一大富户,可堪称世族,曾与甄家一般接驾于苏州,在朝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眼见着杭州改稻为桑,赚得盆满钵满,他作为苏州的第一获益人,也没有不想改的道理。
从岳凌的猜测来看,徐家和官府伪造账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