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出发(2/3)
意义重大。
而在欧美日等国家在液力变矩器技术领域对我们实施全面的封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答案就是去前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引进相关的技术,毕竟前苏联的重工业发达,有相应的技术储备,而现在前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困难,可以想办法获得液力变矩器的技术,甚至可以引进一些专家过来,协助我们针对不同等级的产品开发不同等级和规格的液力变矩器产品。
徐青武教授飞快的理清了其中的头绪,随即点头“好,这个报告我和你一起写。”
……………………
当徐青武教授和张起航联合提出要搞液力变矩器的时候,大家其实是有点懵的液力变矩器?好家伙,这东西据说很难啊。
面对众人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徐青武教授微微颔首“从技术上来说,液力变矩器是并不难,总共就外壳、叶轮、泵轮和导轮这么四个部件嘛,稍微有点加工能力的企业就能够造出来,甚至于可以这么说,咱们华腾工业集团现有的加工能力,就能够制造出来一台堪用的液力变矩器,短时间内实用是没问题的。”
徐青武教授的话,让大家不由的瞪大了眼睛真的假的?咱们华腾工业集团现在就能够身缠液力变矩器?
面对着大家疑惑和怀疑的眼神,徐青武教授说道“我知道大家对我的话有些怀疑,比如我这里有一份1978年《工程机械》杂志其中一篇文章的复印件,是魔都港客运总站七·二一工人大学撰写的《cpc-2型铲车用液力变矩器简介》,说的是在1978年的时候,一所工人大学就搞出了铲车用的液力变矩器,并且已经实现了小规模的量产。
那么问题来了,咱们华腾工业集团可是有着国内最好的生产和加工设备,这么一个1978年的工人大学都能够量产的东西,咱们能不能生产出来?我相信这绝对是没问题的。
这么一来,大家的心里可能又多了一个新的疑问既然这个东西这么容易生产,为什么咱们国家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清一色的被外国企业的产品给占据了?”
众人纷纷点头没错,我们确实是这么想的。
“这个原因很简单,”徐青武教授说道“我们不去追究为什么早在1978年就实现了小规模量产的产品和技术,到现在还没能够出现在市面上,我要说的是,想要搞出一台液力变矩器其实一点都不难,那么这个东西真正困难的地方在哪儿呢?
在于质量和成本!
大家都知道,工程机械的工作环境很恶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