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王忠嗣,薛仁贵,神级之上(3/9)
王忠嗣的退场,除了李林甫的陷害,还有就是他领悟了为将者的真谛。
李隆基在天宝年间穷兵黩武,大有迈步汉武之意。他自认为自己实现了煌煌文治,但却还想拥有赫赫武功。
他下令王忠嗣进攻一个战略价值意义不大的石堡城。
石堡城三面悬崖,只要一条上山的小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由于这个小城几度易手,又是吐蕃的前沿基地,被李隆基视为眼中钉。
王忠嗣稳扎稳打,实行包围截断战术,完全可以孤立这个小城。
但李隆基不听,再加上李林甫扇风点火,下令王忠嗣尽快拿下。
王忠嗣不愿意,并陈述厉害,上奏李隆基,如果强攻,必定死伤数万精锐战士,所得不如所失。希望李隆基收回成命。
但天宝年间,李隆基被骄奢yin逸,好大喜功蒙蔽双眼,哪肯听这话。他直接换人攻城,并让王忠嗣配合。
同时,李隆基对王忠嗣不满。
当皇帝对一个手握重权将领不满的时候,那将领除了造反,就是不得善终。
李光弼劝说王忠嗣,您远离京城,不要忤逆皇帝。
虽然王忠嗣与皇帝很亲密,那这种上表传话,哪比得上女干臣谗言?
「国家生平之际,为将者当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缴功名耳!」这是王忠嗣对李光弼说的话。
国家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身为将领,应该操练士兵,保家卫国。而不是肆意去攻击其他领地,以士兵的生命,去换取将领的功名。
他固然可以尊崇上意,攻下石堡城,以数万将士的鲜血,取悦皇帝。
王忠嗣早就拜为上将军,在「军功入相」的盛唐,王忠嗣如果不出意外,铁定能成为宰相,他还年富力壮。
但那样的话,真就应了杜甫的《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是的!
这是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前,
所谓「盛唐」时的诗。
就这杜甫还想当官?
还想「会当凌绝顶」「致君尧舜上」吗?
看看别的盛唐大诗人是怎么写诗的!
实际上,在盛唐时期,节度使权利巨大,是唐代名副其实的上将,一军统帅。出任前,皇帝授予双旌双节。
节为节制军队,度为财政支出,使为「为君所使」。
一地军政财,都为节度使掌握。
天宝年间节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