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将归乡(8/17)
历练,才能晓得精髓。”张虞说道。
“好啊!”
王宏颇为满意,说道:“明岁至大麓,我授你《左氏春秋》,你需用心研读其中兵事故事。明岁之后,济安则可入仕从戎。”
显然自培养出孙资之后,王宏打算继续培养张虞。若张虞接下来表现出众,王宏说不准会收张虞为弟子,传授王氏家学的精髓。
“多谢王师指教!”
因怕王宏生气,张虞暂不敢表明他求亲的想法,拱手说道:“虞必不负王师期望!”
“今日讲学之后,不知何时归乡?”王宏关心道。
“约四、五日后!”张虞说道。
“善!”
王宏微微颔首,说道:“济安家在塞外,道路漫长,朔方早寒,早些回去也好!”
“此番归乡数月,济安可到藏书阁借些书,明岁记着带来便好!”
“多谢王师恩德!”张虞作揖长拜,谢道。第2/2页)
“名字颇有韵味!”
张虞笑道:“我父不识经学,故我出生时,请儒生为我取名。儒生善周易,言我命中多祸,故以虞为名,再以济安为字。”
古文中,虞者,通娱,故有安之意。
张虞,字济安。名、字互相呼应,且颇有寓意,那儒生确实没白收一头羊的高价。
初穿越过来时,张虞有吐槽过自己的名字,用后世普通话发音,实在与后世的章鱼类似,但所庆幸的是,汉代无章鱼这一词语。
王霁掩嘴而笑,说道:“我初听济安之名时,原以为取自济世安民之词。”
张虞似乎想到什么,笑道:“我若姓李,倒是愿取世民为字。”
王霁听不懂张虞所说的意思,摇头说道:“世民也好,济安也罢。名字再好,若人不能成事,怕不是白费了这好名字。”
张虞手搭刀柄上,感慨说道:“以今之时局,大丈夫生于世间,若不能轰烈一生,倒白走一遭。”
王霁眼眸露出欣赏之色,说道:“今后便看张郎之风采了!”
张虞与王霁接触有大半年之久,首次见面的表现出来的风趣、俊颜让王霁生出不少好感,后面展露的幽默风趣则是吸引着王霁的心。
但仅凭幽默风趣、俊颜高身,想让王霁为之欣赏,还有些困难。真正让王霁动心,还是张虞有意无意表露出的桀骜不驯,以及拥有非凡志向的野心。
郎情妾意下,张虞与王霁又闲聊了几句,直到张虞以学业为由,才与王霁分别。
而王霁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