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古董在古代就很值钱(11/26)
直接开口询问。
他知道能入皇家库存的肯定都是已经鉴定好的东西,不存在捡漏。
而他对这方面又不懂,还不如直接询问。
宝库有看守和管事太监,但朱标让朱棣先行一步,以他的口谕把人都遣散了。
所以此刻朱标拿起宝库账册说道:“有四万两千二百余两金,唐宋一些瓷器、字画,嗯,其中还有一副苏东坡《浣溪沙五首》墨迹.......”
“堂堂国库,黄金就这么点?”
“没办法,朝廷府库来源要么是靠进献,要么是靠税收,可不能巧取豪夺。且每年还要赏赐许多金银出去,父亲给功臣们一赐就是数百两黄金,那么多赐予,自然留存不多。”
“原来如此,字画就算了,这些东西如果后世有保存的话,我拿出来会有麻烦,待会我把字画名册记录下来,到时候网上查查哪些已经失传,我再来搞吧。”
朱云峰听到苏轼的真迹,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
这玩意儿要是拿回去,那得值多少钱?
可理智还是占据了上风。
字画不比瓷器,瓷器少有名家之说,都是官监民造,只有官窑和民窑的区别。
官窑御用瓷器少有一模一样的,但后朝多有仿制前朝的东西,即便是官窑的仿制品,只要是官窑出产,也是价值连城。
反观名人字画就不一样,要是拿回去,某某博物馆或者某某私人有收藏,一模一样就必须得分出真假,到时候别古董卖不出去,人还得吃官司。
所以稳妥起见,还是先带点瓷器回去,字画的话到时候网上查查,确定后世已经失传了,没有这方面的麻烦,他再把东西带过去。
“那就看看瓷器?虽然没有元青瓷和宋官窑瓷,但有几件唐三彩瓷还是不错,都是当年从元朝内库当中收缴而来。”
朱标介绍道。
“好,那就去看看。”
朱云峰点点。
随即二人去了三楼。
相比于一楼和二楼,这里东西少了太多。
一楼是各地进贡,二楼则是藩国进贡,只有三楼是当年从元朝府库当中缴获的战利品。
不过朱元璋打仗赏罚分明,经常缴获之后就赏赐出去,因此收藏非常少。
其中里面就有北宋宫廷画家郭熙的《早春图》,苏轼的《浣溪沙五首》手稿,五代画家董源的《溪岸图》等等。
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书籍、刻本,还有一些瓷器。
对于书籍刻本朱云峰没有在意,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