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快乐就好(1/6)
/>
洪武十六年三月初,吴良带走了两艘铁甲舰,押解着两名天皇以及若干杀死大明使者的罪犯前往南京。
其实严格来说,杀死大明使者的并非日本天皇,而是南朝的摄政王怀良亲王。
但当明军去抓他的时候,怀良亲王已经上吊自杀了。
他的家人也放火自焚。
明军就只能把两个天皇以及一些公卿抓走回去交差。
本来首恶已死。
正常情况下,也不该伤及他人。
然而那是正常情况。
国家与国家之间,怎么能有正常情况呢?
不提后世家国仇恨。
单说大明与日本之间的关系。
往小了说,杀死大明使者,上书挑衅大明,侮辱了大明国体,以大明的强盛,也该把罪魁祸首抓起来才对。
往大了说,这样做打的是老朱这个皇帝的脸面,发动一场灭国之战都是有理由的事情。
比如汉武帝。
我大汉的使者死在你们这儿了。
那对不起。
你们国家也没必要留着。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这句话可是清清楚楚记载在《苏武传》中。
所以有些事若没涉及到利益,大国可以不计较。
但如果涉及到利益,那么就得上秤掂量掂量。
正好使者被你们杀,不就是最好的借口吗?
当然。
为使者报仇大义名分的口号得喊响亮些。
名正言顺也免得落旁人的口舌。
国内的宣传也要到位。
朱云峰他们县作为打字复印之乡,弄了很多打印机过来。
朝廷兴办报纸、杂志,建立大明皇家报社、出版社,对这件事大肆宣扬。
宣扬出去的自然是日本杀使者在前,大明出兵报复在后,杀得日本人胆寒,活捉他们南北朝天皇。
如此也能振奋人心,提升民族自信力。
而与被活捉的天皇一起送来的,还有日本的投降国书,以及各地大名的脑袋。
平安京一战,日军当场死了三万多人,明军一路追击,又杀了数万之众,杀得整个日本的武士阶级为之一空。
战后家家户户挂素縞,哀嚎传遍整个日本。
这一战,日本人也终于见识到了他们与大明之间的差距,那已经不是人力所能抗衡。
残存下来的各地大名、世家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