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考生的噩梦(3/4)
反思浪潮下,哲学探讨被镀上了一层理想主义的光环。
武老师平日里也对西方哲学推崇备至,言必称古希腊。
哲学之于他,既是精神救赎,更是身份象征。
他只要熟练地往对话里塞“能指”、“他者”、“随附性”、“三界”等哲学术语,再也不用真正去解释自己在想什么,甚至都不用真正去思考什么,在别人的眼中就已经是一个很体面的智者了。
裴瑜讲的故事冒犯到武老师了,对哲学的迷恋幻象一旦被戳破,空虚和自卑就会像华美长袍底下的虱子一样密密麻麻地爬满他的全身。
物理组的李老师去年刚评上特级教师,也是刚才质疑裴瑜最多次的人,不过他现在很是心平气和地回应道:
“那是肯定的,学生挤破头想进我们一中,看重的是名校招牌。但我们这群在里面教书的老师就不一样了,头衔再多也不代表课讲得好,不如实实在在能帮助学生们背得进书,看得懂知识点,做得出题目的人受欢迎。”
见李老师发话了,武老师才无奈地跟着说:“你们听见那些学生离开时说的话了吗?就算有老师想拦着不让裴瑜继续开学习小组活动,这帮学生也绝不会答应。”
说到后面,武老师还捧了校长一句:“曲校长,你这次真是押对宝了,当初裴瑜转学过来,就是您亲自拍板同意的。”
曲校长关注的是更专业的教学体系,他明显地呆住了:“裴瑜已经有一套很成熟的学习体系了,以她的年龄,这简直不可思议……待会儿我还想找她聊聊。”
曲校长的阅历经验已经足够丰富,但再怎么丰富,他也只是一个没有系统的正常人。
所以他不可能明白,当自己的努力真正决定了系统奖励的多寡时,裴瑜在表面的云淡风轻之下,用尽了怎样神奇的系统提问额度,又掏空了知识库里的哪些资料,才艰难地总结出了现在讲的这些学习经验。
武老师见校长不为马屁所动,继续耳边吹风道:
“我在想,一个学生愿意主动参加课外学习小组,说明他是真想学。这样的学生一带动,周围学生的热情都能被带起来。
要是这上百个参加活动的学生回去后,个个都满世界夸裴瑜教得好,用不了多久,说不定整个京海市的学生都得抢着报名裴瑜的学习小组,那可就要乱套了。”
此时曲校长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裴瑜吸引了。
“啊,裴瑜走过来了!”
讲台附近又爆发出一阵掌声和欢呼,裴瑜走进人群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