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你跟古人讲星辰大海?(2/6)
懂,但我能揣测到;引力就像【水缸】里的【平静的水面】;突然一个重物落下,那重物会在水面掀起一张持续一阵时间【水波涟漪】。”
“这个【水波】便类似李先生口中的【引力】的表现。”
“但真正的水波与真正的引力是不太相同的。”
“此刻我们脚下的地球,正充当着这颗巨大的【石头】时刻地冲击在寰宇之中,然后吸引附近的陨星降落我们大地。”
随着话落,吴辽院长等人一脸生无可恋。
不愧是格物学的,他们首次听,压根就听不懂。
陨星降落大地,他们理解。
至于为何地球吸引陨星...
那就有点无法理解了。
难道不是陨星自己飞过来的么?
“咳咳,这个话题略过;我们继续看李先生怎么说。”
室内,李时珍的声音传来。
“地球比太阴大,从而拉住了太阴,从而不让太阴远离于地球——这是引力的表现。”
“地球被更重更大的太阳拉住——这是引力的表现。”
“虽然太阳在我们看来很小,但实际上,它离我们很远;远到大概3万万里。”
听到这话,台下的学子们顿时目光惊悚。
他们本以为太阳就那般大小,没想到在李先生口中竟如此之大?
可是,怎么算出来的?
先贤们不是已经算出来,太阳距离地球只有几万里么?
没想到结果竟然有3万万里之摇?
就在这时,李时珍微微一笑,给出了回答: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许多人都看过西汉时期的《周髀算经》的记载,先贤测算出太阳到地面日下无影处的距离为8万里,太阳的直径为1250里。”
“他算错了,错得离谱!”
“实际上,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4960万公里,也就是约3万万里。”
“而太阳的长度是139万公里,也就是278万里。”
“公里,是我自己开发的算法:1公里=2里地。”
“至于太阴,距离地球只有 />
“而我们的地球的一圈长度只有:40075公里,等于80000里。”
“所以,根据太阴与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来看——太阳是最大的,也就是天体越大,质量越大,引力也就越大。”
“之后,我会教各位更加先进的数数计算方法;现在大家只要听个概念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