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凤雏归附,卧龙还会远吗?(3/5)
就会病逝,而当时的豫章太守华歆颇有人望。
大伙儿都打算推举华歆为新的扬州刺史,不过华歆本人拒绝了。
孙策趁着刘繇病逝,进一步向西扩展,主动攻打江夏,为父报仇。
所以,即便没有李翊的挑动,荆州与孙吴之间都避免不了一场战争。
只不过李翊把两地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面对孙吴使者时,鼓励他入侵荆州,并表示河南方面会支持。
面对荆州使者时,鼓励他入侵扬州,也表示河南方面会支持。
总之就是一句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是一个政治家的基本操作。
若是两地没有矛盾,就给他们制造矛盾。
若是两地有矛盾,就把这个矛盾进一步扩大。
事实上,
历史上的孙策对荆州的渴望,远比对扬州的渴望要更深。
毕竟扬州南部被当时的人视为“瘴地”,很难立业。
所以孙策更加想要刘表深耕多年的荆州。
他的外交政策就是北联合曹操,西联合刘璋,然后三面围攻刘表。
在江东尚未平定时,就打到了江夏,不仅斩敌两万余人,还缴获了数千艘船只。
一下子就肥了一波,然后才转头回去平定江东剩下的豫章等郡。
所以这个位面的孙策,外交政策依然是不变的。
依旧是北联合曹刘,西联合刘璋,然后向西攻取荆州。
孙策在荆州的战事中,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还是曹操错估了形势。
当时的广陵太守陈登,力劝曹操采取对孙吴的高压政策。
但曹操却认为孙策势力太过弱小,秉着帮弱不帮强的原则。
曹操在孙策与刘表的战事中,选择了站队孙策。
结果没想到孙策这么猛,直接把黄祖打得差点儿全军覆没,妻子全部被俘。
然后孙吴势力一下子便腾飞了,曹操只能无奈感叹:
“恨不早用陈元龙之计,而令封豕养其爪牙。”
所以,李翊在这个位面打了补丁,鼓励荆州与孙吴两相攻并。
然后河南方面则不下场参与。
比起历史上的孙吴,这个位面的孙策少了河南的支持。
以及少了丹阳、庐江两个大郡。
而庐江南部则被河南交给了刘表,两家实力基本趋于平衡。
内斗时间短不了。
而在淮南,曹操、刘备又各自有着庐江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