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雄豪杰,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5/10)
过这个隐患吗?
不,他当然有想过。
但在孙策看来,只要他打得够快,快速统一天下,就能一发解决掉授兵制的问题。
毕竟他还这么年轻,有的是时间。
“我备战一年,正为此时,元叹又何存疑?”
孙策态度坚决,执意要对荆州动兵。
顾雍说道,“纵然要发兵,须得等个好时候,不急着冬日入水。”
正说间,忽听得堂外一阵脚步声传来。
走进来一位面如冠玉的郎君,朗声说道:
“报仇雪恨,何待期年?”
“黄祖射杀孙破虏,此仇不共戴天!”
众视之,乃周瑜也。
孙策见是周瑜大喜,即上前拉他手过来,说道:
“公瑾此去柴桑,探知的如何?”
“我孙吴可以进兵荆州否?”
周瑜一颔首,正色说道:
“刘表并无深谋远虑,其膝下琦、琮二子尽皆愚劣,不能承业传基,付与大事。”
“今不早图之,只恐将来为曹刘得先。”
孙策大喜,他要得就是这句话。
并不说周瑜的意见定会左右他是否动兵,而是周瑜的意见,可以使他更好的说服群臣出兵。
周瑜明白孙策的用意,接着对众人说道:
“今汉祚日危,群雄并起,荆楚之地乃兵家必争之所也。”
“曹操、刘备身处河南,专欲对付袁绍,无暇南顾。”
“此天赐良机,正宜西图。”
“若使中原胜负决出,不论是曹刘获胜,亦或是袁绍得胜。”
“都将来取荆楚、江南。”
“今不早图楚地,增长实力,将来何以撄北人之锋?”
这一质问,掷地有声。
此前反对出征的大臣,皆默然不能对。
周瑜目光逡巡一圈,接着说道:
“今程普将军进兵柴桑,威胁庐江侧翼,正宜进驻荆州。”
“可先取黄祖,祖已年老昏迈,务于货利。”
“我曾前过江察之,见其侵求吏民,人心皆怨。”
“战具不修,军无法律。”
“明公若往攻之,其势必破。”
“既破祖军,可鼓行而西,据楚关而图巴、蜀,汉中。”
“蜀地乃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若联蜀地,合荆州、江南之地。”
“则大事可定,霸业可兴也!”
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