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就是条狗,也得托生在徐州(2/12)
“然说来简单,其中却大有学问。”
“汝既发问,那我且问汝。”
“发矢之时,汝这双目该看向何处?”
呃……
那人有些傻眼,被闻得莫名其妙,怔怔答:
“自是看向欲射之处。”
哈哈……
黄忠发笑摇头,“非也,非也。”
“若如汝之所言,怕是连箭在何处都不知晓。”
“这箭一旦离弦,更不知射往何方了。”
说着,稍稍一顿,将铁胎弓举起,对众人说道:
“临发矢时,有人惯于目视箭簇。”
“亦有人惯于目视弓左,皆谬也!”
“若只看箭簇,只怕箭簇虽正,而箭杆不正,所射之箭必然偏斜。”
“若目视弓左,虽能看清目的,箭矢却被弓身遮挡。”
“此将难以辨视箭簇,不知箭簇位置指向,便不过是乱射一气罢了。”
众人皆聚精会神的听着,包括李翊在内。
李翊虽不用上阵杀敌,但平日锻炼身体,也喜欢射箭玩玩儿。
这已经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了。
只有亲身射过箭的人才知道,这玩意儿有多累。
此外弓箭手之所以难训练,是因为他不止要练箭术,还得练近战肉搏的能力。
古人云,“临阵不过三矢。”
意思是真当两军对垒打起来了,人家的骑兵冲过来。
给弓箭手留足的时间,就只够他射三箭的。
至于躲在人群后面抛射,这也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古代造箭成本很高,你真要射箭,就必须得给我射准。
哪能当加特林一样胡乱射击?
所以,为什么说陈王刘宠那三千蹶张士都是精兵中的精兵呢。
因为那都是正宗的弓弩手,训练成本极高。
黄忠继续侃侃而谈,将自己多年的心得教予年轻后辈。
“故射箭,目之所视,不可单看一处。”
“应起自箭杆,连至箭簇,再延之直达于箭矢之的。”
“如此一来,欲射之的,大小远近皆了然于心。”
“此为‘审的’之正法也。”
说着,
黄忠挽起袖袍,拈弓搭箭,一箭正中红心。
然后又对众人补充说道:
“五十步外之射,可用此法。”
“而五十步以内者,射法则与骑射相类,便另作别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