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苏秦配六国相印,李翊将六诸侯之兵(附当前势力图)(4/11)
点急。
先生一向求稳,步步为营。
这次反倒急着取北方,这令刘备也颇感诧异。
如果现在北上,就我军便从防守方变为了进攻方。
优势大减不说,河北人现在对河南人还有“仇敌”buff。
咱就算将这些地盘打下来,也不好消化那里的土地不是?
可李翊却坚持乘胜追击,他为刘备分析道:
“袁绍既死,袁氏内部必起争斗。”
“今正是虚弱之时,不趁此时相取,悔之不及。”
“……公言差矣。”
刘晔站出来反驳李翊的观点。
“袁绍甚爱此二子,故未立嫡也。”
“今有郭图、逄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终致离心。”
“急攻则使彼兄弟联合,相持我军。”
“若能缓图,则其必生争斗之心。”
“今公攻河北甚急,袁谭、袁尚必不内斗。”
“此以大易小,以安易危也。”
“愿公审度之!”
刘晔的观点,也反应了徐州群臣的观点。
既然连李翊自己都说了袁氏内部会起争斗,咱又何必逼之太急。
荀攸亦出来劝说刘备:
“我闻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此碧眼儿新并江东,取庐江刘勋之地。”
“丹阳袁胤深感不安,自去岁始便乞我军增益援军。”
“今中原战事已定,不如南向扬州,征孙权者可也。”
“至于河北事务,只待时变,变成而后击之。”
“可一举而定也!”
荀攸则在刘晔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他认为南方的孙权已经有点起势的苗头了,不妨先把他干死。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是四分五裂的袁氏,徐州军啃起来依然会很费劲。
倒不如先挑个软柿子捏,锤一锤南方的孙权。
等到之后袁尚、袁谭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在夺取河北之地。
眼见众谋士都反对此时征河北,刘备心中也有一些动摇。
因为他内心里其实也觉得现在不是征河北的最佳时机。
于是也出面劝李翊道:
“……先生,备以为子扬、公达说的有理。”
“前征官渡、仓亭,耗量甚巨,河北战事非一日可定。”
“若深陷此战争泥潭,只恐使我等在徐州数年的努力,皆付诸东流。”
“唯先生虑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