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穿越伊始的龙庭惊变(1/5)
第一章洪武三十一年:穿越伊始的龙庭惊变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应天府的晨雾还未散去,十二岁的朱瞻膳在剧烈的头痛中醒来,鼻腔里满是龙涎香混着焚帛的焦苦气息。他下意识按住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指尖触到的不是宿舍的棉质床单,而是绣着海水江崖纹的明黄缎被。抬眼望去,雕梁画栋的寝殿内,鎏金香炉中飘出的青烟正袅袅缠绕着立柱上的盘龙,数十盏羊角宫灯将四周照得透亮,却照不暖铜盆里新换的冰块散出的寒意。
“小王爷可算醒了。”身着青衫的侍女春桃捧着铜盆疾步走近,鬓角的汗珠在晨光中闪了闪,“今日是太祖爷大殓的日子,太子爷已在殿外等候,您快些更衣吧。”她话音未落,已将浸着艾草水的面巾递来,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朱瞻膳攥紧被角的手——那里有道新鲜的红痕,像是被硬物硌出的月牙形印记。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朱瞻膳记得自己昨夜还在图书馆查阅《明实录》,为毕业论文中“靖难之役的合法性”论题苦思冥想,此刻却置身于六百年前的明朝皇宫,成了历史课本里仅有寥寥数笔的皇孙朱瞻膳。原主的记忆碎片纷至沓来:生母李氏是朱高炽的侍妾,因他出生时“夜有白气贯紫微垣”被朱元璋赐名“瞻膳”,寓意“仰瞻天颜,膳服德音”;兄长朱瞻基比他大一岁,早已被祖父赞为“好圣孙”,而他这个次子虽受宠爱,却因天象之说被宫人私下视为“祥瑞却不详”的存在。
“春桃,今日是……”朱瞻膳开口,嗓音因紧张而略显沙哑。他望着铜镜中陌生的少年——眉骨微挑,眼尾上翘,唇形却带着几分柔和,穿戴上素白襕衫时,腰间羊脂玉牌随动作轻晃,牌面上“忠孝两全”四字正是朱元璋的御笔。
“回小王爷,今日丑时三刻,皇太孙已率诸王哭临西宫,这会儿该在乾清宫行殓礼了。”春桃低声回答,替他系紧孝带时,指尖微微发颤,“方才张内官来说,燕王殿下的人马已到龙江驿,可……”她突然住口,咬了咬唇,转而将一柄刻着竹节纹的朝笏塞进朱瞻膳手中。
朱瞻膳心中剧震。历史课本里,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是在建文元年七月,此刻朱元璋刚逝不过七日,燕王竟已带兵逼近南京?他攥紧朝笏,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忽然想起昨夜梦里闪过的画面:金銮殿上群臣哗然,朱允炆接过传国玉玺时眼底闪过的狠厉,以及殿外锦衣卫百户跪地禀报时溅在青石板上的血珠——那些并非梦境,而是原主残留的记忆。
出了寝殿,晨风吹得檐角铜铃叮咚作响。朱瞻膳随兄长朱高炽、朱瞻基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