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未央宫变:暗香终章(1/22)
第十二章未央宫变:暗香终章
建文元年六月十四日,卯时三刻,南京皇宫文华殿。
朱瞻膳盯着案头新呈的《梅花卫余党名录》,目光在“胡广幕僚“一栏停留——三十七个名字中,竟有十二人姓朱。春桃立于窗前,手中银簪轻轻叩击窗框,窗外的石榴花被晨露压弯枝头,红得似血。
“小王爷,玄武湖底捞出的铁箱上,有''洪武二十五年造''的刻痕。“她转身时,袖口露出半截素梅面纱,边缘银线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与您的山河珏、燕王佩剑的刻纹完全一致。“
朱瞻膳摩挲着珏身缺口,想起昨夜玄武湖底的真遗诏,朱元璋的笔迹力透纸背:“燕王可辅政,不可称帝“。他忽然意识到,太祖爷当年销毁山河珏,并非因其“不祥“,而是想用这枚玉佩制衡藩王与皇权——持珏者可监国,却永远不能登上帝位。
辰时初刻·谨身殿密室
朱允炆独自坐在重建的御案前,案头摆着吕氏的临终绝笔与朱元璋的真遗诏。方孝孺捧着修复的并蒂莲佩,玉佩合璧处的东珠折射出七彩光晕,恰好投在墙上的《大明舆图》上,光点落在北平与南京之间的“济南“。
“陛下,“方孝孺低声道,“胡广供称,梅花卫的''暗香堂''总部设在济南,由朱妙锦的兄长朱顺昌统领。“他顿了顿,“而朱顺昌,正是宁国公主的独子。“
朱允炆握紧遗诏,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三年前,他奉旨软禁宁国公主时,曾在府中见过那个沉默的少年,如今竟成了梅花卫的得力干将。殿外忽然传来鹤鸣,他抬头望向文华殿的飞檐,想起朱妙锦被捕前的话:“梅花卫的根,早已深植于大明的每一寸土地。“
“传朕旨意,“他忽然起身,“着忠勇伯朱瞻膳为征虏大将军,率燕军三万即刻北上济南;命魏国公徐辉祖之弟徐增寿为副将,协同作战。“
方孝孺欲言又止,最终只轻轻点头。他知道,陛下这是要用燕藩之力清剿梅花卫,同时用徐氏子弟监视——毕竟,徐增寿的妻子,正是朱妙锦的堂妹。
巳时正刻·南京校场
点兵的鼓声震得校场尘土飞扬,朱瞻膳望着麾下将士的“燕“字军旗,忽然注意到旗角新绣的并蒂莲纹——那是父亲朱棣昨夜亲自吩咐加上的。春桃递上玄铁剑,剑柄处缠着素梅的黑色面纱,此刻已被染成鲜红色,如同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
“小王爷,徐增寿来了。“她低声提醒。
身着明光铠的徐增寿策马而来,铠甲护心镜上刻着徐家的“忠勤“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