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分歧(4/15)
未归朝,还有不少反清复明的组织也常在大海上飘着,甚至通过港口补给粮水。为了钳制这些逆贼,朝廷就实行过一段时间严格禁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十四爷是知道的。那会子严格禁海到什么程度呢,别说这些港口了,连海边的居民也统统搬家,都往内陆转移至少五十里。所有的船只都烧掉,什么渔船商船都不能留。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那会子是海上贼寇横行,不光有倭寇海匪,更有许多反朝廷的谋逆犯人在海上为匪,朝廷总是吃亏这才禁海。可这会子正在大笔的挣银子,又是哪位闲来无事提起了禁海?莫不是还把皇阿玛当年的禁海拿出来说话?”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十三爷听了好大一串子抱怨后,只好无奈道“你说话就跟火筒似的,都不让我插一句话。”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谁难道嫌银子多不成?禁海之事重提自然是有缘故的。银子这东西不只九哥爱的什么似的,旁人也一样!”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如今港口繁荣,海上船只往来日盛,从前已经几乎绝迹的倭寇海匪之流又日渐冒了出来。既有寇于海上,就难保不上岸,只今年,福建已经报了四起倭寇趁夜上岸,劫掠放火等恶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十三爷微一沉吟,还是直接跟十四说明白“最要紧的是,有躲在水缸里侥幸躲过一劫的村民报给官府一事这些倭寇……也不该叫倭寇了,就这些海匪,里头竟还有几个金发碧眼的人。”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十四爷一怔习惯称海上的匪贼为倭寇,是顺着前明的称呼来的。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前明有许多年,整个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都饱受倭寇侵扰。据说是真倭那小岛上常年征战,许多犯人或是没有生计的人,就下水为寇,开始以抢劫为生。但后来,许多沿海的汉人没了活路后,也把心一横,自称是倭寇,借着外国名开始下水搞抢劫业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