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分歧(7/15)
;&nbp;&nbp;&nbp;许多自为老成持重的朝臣们笃信的观点就是禁海是祖宗家法,且也是最不耗人力财力的法子。那些倭寇胆子再大,难道敢进中华内地来抢?至于海外西洋各国奇淫巧技,那都是细枝末节,不要也无甚可惜,没有钟表就看日晷不一样?还是保住宇内安宁最要紧,何苦给那些洋人开门户,与他们来往?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似乎有道理,但十四爷总觉得哪里不对,心里不爽快。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十三爷见他浓眉锁成一团,就慰道“此事一旦定规,事关后世,皇兄必不会轻易下断论,你若有什么见地,只管上折子让皇兄裁断就是了。”顺治爷、康熙爷都行过禁海之事,若是当今也因倭寇行禁海之事,估计大清后世子孙帝王都会效仿。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怡亲王又嘱咐道“我把来龙去脉告诉你,是为了让你心里先有数,若有人拉你助拳,不要脑子一热就……”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十三爷话说了一半,就听见外头有小太监小心翼翼的回禀道“回怡亲王、恂郡王,九贝勒身边的王喜儿求见恂郡王。”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怡亲王哑然失笑“说曹操曹操到了,拉你助拳的人来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九爷身边的王喜儿可不是寻常小太监,而是打小跟着他的大太监,在贝勒府里也是一号人物,如今都四十多岁了,轻易不跑腿的了。但在京中外事衙门的九爷听说十四爷到圆明园了,可是特意派了王喜儿过来,就是一定要请十四赏面过去的意思。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十四爷一扫方才的沉重,笑嘻嘻道“十三哥说的道理我都明白,这事儿牵扯繁多,禁海也未必全然不好,但我还是觉得憋屈的慌!既如此我就跟九哥说说话去,禁海这事儿他必是气的跳脚,肯定会在衙门里骂人的。我去跟他骂一阵子就痛快了。”
&nbp;&nbp;&nbp;&nbp;&nbp;&nbp;&nbp;&nbp;确实,对九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