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道至简(1/6)
(一)玉泉高卧
华山深处,千峰竞秀,万壑争流。云雾非但如银龙盘踞,更似亿万匹素练,缠绕于危崖绝壁之间,时聚时散,幻化无穷。人迹罕至处,一座古朴道观半悬峭壁,背倚青冥,俯瞰苍茫,名曰玉泉观。观主正是扶摇子。
道观依山而筑,非止青灰瓦片与山岩几近一体,便是那支撑的梁柱,也皆取千年古松心材,经风霜雨雪浸润,泛出沉敛的铜色,木纹里仿佛流淌着岁月的低语。石阶光滑如镜,非是人工打磨,乃是无数个晨昏,扶摇子师徒赤足踏过,与山风霜露共同作用的结果。缝隙间青苔绒绒,踏之沁凉入骨,直透足心涌泉。阶旁野生黄精、茯苓、石斛、九节菖蒲,错落生长,随风摇曳,逸散淡淡药香,与山间清气、松柏幽芬混在一处,吸一口,便觉肺腑澄澈。
晨曦初露,金芒刺破浩渺云海,为飞檐斗拱镀上流动的金辉,檐角风铃轻颤,其声清越,似能涤荡尘心。扶摇子早课已毕。粗布道袍洗得泛白,宽大舒阔,裹着清癯身躯。白发如雪,仅以一根虬曲枣木簪随意挽就,几缕银丝垂落颊边,更添几分疏狂不羁。他赤足立于观前悬空平台,面朝翻涌的云海吐纳。呼吸悠长深远,非人力所能及。一吸,周遭云雾如被无形之力牵引,丝丝缕缕向他周身汇聚,微敛如纱;一呼,茫茫云海骤然波荡开去,层层叠叠,推向远方天际。其胸膛起伏极缓,一呼一吸之间,仿佛涵纳了整座华山吞吐天地的韵律。崖壁缝隙,几株扎根顽石的苍松亦随之微微摇曳,枝叶沙沙,似在应和。
(二)采药餐霞
“师父,今日紫气盈谷,尤胜往昔,东来之气沛然充塞,几乎凝成实质了。”小道童玄真捧铜盆至,盆中是取自观后石隙的玉泉清冽,水面浮着几片昨夜新落的松针,清冽之气扑面。
扶摇子缓缓睁目,眸底深邃,不见眼白瞳仁,唯见星河沉浮、宇宙生灭之象,转瞬又复归澄澈空明。他接过铜盆,并不言语,只将清泉倾入石槽。泉水淙淙,蜿蜒流入下方一方小池,惊起几尾通体赤红、鳞片灿若金霞的锦鲤,搅动一池碎金。
“寒露将至,阴阳二气升降交泰,天地间生机最为纯粹灵动,采药正宜时。”声如山泉漱石,清冷中蕴着温润,“朝食后,随我入云深之处,寻那紫玉灵芝。”
厨室极简:一石砌土灶,一铁釜,数只粗陶碗碟而已。扶摇子饮食至简至净——一碗山芋野米熬成的稠粥,米粒晶莹,芋香扑鼻;一碟清炒山野蕨菜,碧绿鲜嫩,仅以岩盐调味。进食时,他端坐如钟,细嚼慢咽,每口必咀嚼四十九次方咽下。玄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