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千里寻医故交会(3/4)
今有选择的权利,他当然会说不。
“这群酒囊饭袋,一个个当朕是傻子不成,平日贪污也就罢了,朕年纪老了,也想多行仁政,少造杀孽,准备将这烂摊子,丢给新皇。
有道是老子身后事,儿子服其劳,没想到,将敢将朕当枪使,看来是多年修身养性,养肥了这群狗奴才。”
宋宁宗霍然一拍龙椅,令满朝文武心头一凛,尤其是方才带头谏言的大臣,更是心头惴惴,一股浓重的低气压弥漫朝堂,旋即,一声平静到不含一丝波动,蓦然响起。
跟随其多年的老臣,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妄动,努力减弱自身的存在。
他们知晓,这是官家真正怒到极致的前兆,犹如暴风雨来临前,总是异常宁静,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择人而噬的狂风暴雨。
“你们莫不以为朕老眼昏花,老糊涂了不成?”
“还是觉得朕提不动刀了,不敢动手杀了你们?”
“微臣不敢,陛下万岁万万岁!”
“陛下息怒!”
……
“户部尚书!”
“臣在!”
“朕命你协同三司,办理此案,贪污的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查办,赐你先斩后奏之权,可莫要让朕失望。”
能混到朝堂之列的官员,至少也是五品,在这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宋朝,更一个个都跟人精似的。
宋宁宗直接将此案定义为贪污案,对百余官兵的丧命绝口不提,便表明了其此时的态度。
其中传达的信息,早就被他们琢磨了千百回。
散朝后,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闭门谢客,暗自筹谋;有的心中焦躁,火急火燎……
皆纷纷设法,与此事撇清关系。
唯恐被牵连,落得“家破人亡故,妻离子散尽”的下场。
很快,关于此案的来龙去脉,便被查的清清楚楚。
当官的老爷们,人人自危,提心吊胆。
一时整个大宋官场掀起一阵轩然大波,血雨腥风。
整个庙堂、江湖,也很快挖情了此事的内幕,皆纷纷从心感叹
“事隔经年人未出,沧桑变幻徒传说。
天下皆道今非昨,青山依旧拜仙君。”
……
花有两朵,各表一枝。
朝霞初升紫气生,日暮西陲纳彩盈。
日月轮转一季数,终是别离有曲终。
自杨康和穆念慈到大青山后,终日勤学苦练,既有李天生这个大高手“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