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邵氏大地震(3/4)
签订统一的保底加提成的劳动合同,底薪一千块,按工时结算工资,时薪不低于十块。
也就是说,这些人像以前一样,一天开八个小时,会有八十块以上的计时薪酬,如果每天工作八小时不休息的话,加上底薪,月收入可以达到三千四,比之前的工资高了好几百块。
当然,没有工开的话,他们的情况比之前也会差一点点,可要是加班的话,收入也可能去到四五千。
当然,在签订这些合约之前,邵氏对于人员会进行一些考核筛选,精简掉至少两成不必要的人员,让在职人员有更多工资做,拿更高的薪酬。
影城的经营,则是统一放租模式,不管是邵氏投拍的,还是其它任何电影公司和个人投拍的,只要用片场拍戏就要交场地租金,明码标价。
而且要用邵氏的服化道,也可以找服化道部门下订单购买服务,一样的明码标价。
等于是每个部分都要盈利,每个部门都要赚钱,不养闲人,不搞一些乱七八遭算不清楚的糊涂账。
就比如邵维杰之前拍赌神时,除了买胶片钱,就没有用任何现金。
因为他都可以来邵氏的片场免费用,费用都被服化道部门和影城给统筹掉了。
以后他就不能这么干了,他去服化道部门做服化道得出钱,租片场得出钱,请演员得出钱,所有环节,成本都是一目了然的,需要现金开道才能做事。
这样才能保证所有股东的利益不受损,也是为什么股东开了一次会议就通过了邵维杰全部改革方案的原因。
唯一有情绪的可能就是那些老导演,老编剧,以及他们带的剧组团队,那是真真实实没有成品就没有钱,邵氏以后只认片,不认人。
要么你拿拍好的电影来上映,我给你分票房,要么你拿写好的剧本来,我给你投资,上映完了之后再分票房。
如果你没有好的电影和剧本,你别来找我开工资,讨饭的绕路。
当然,邵氏也不是一棍子全部打死他们,以后定期在内部进行项目招标,电视剧和电影都有,他们如果觉得自己的团队能在成本范围内将公司要的电影和电视剧按要求拍出来,可以来接单。
第一个接单导演就是李汉翔,邵维杰编剧的系列电影《开心鬼》,作为第一部打开局面的喜剧鬼片,邵氏的招标价格是两百万,这在年已经算的上是大制作了。
李汉翔跟公司签订合同的当天,就拿到了剧本和两百万拨款,公司的艺人随便他跳,片酬他自己跟公司的艺人经纪部谈。
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