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吴 县 令 的 支 持(2/3)
是突然想到一件公事。"
吴中有回过神,马上反应过来还在吃饭啦!!
"吴大人真是敬业。"
"吴大人心系万民。"
"吴大人是我等表帅啊!!"
·····
"吴大人!吃好,喝好!!"
李家大伯一看别人都夸完,感觉不知道说什么好,突然来这一句!
引得吴大人一阵大笑!然后说道。
"来!来!大家一起吃好,喝好!"
这样一来,大家都觉得吴大人真随和,吃得那是一个宾主尽欢。
席间喝了酒水兴奋起来的李村长,直接邀请吴大人去看他家养的木耳和养殖的兔子。
对李家把养木耳的技术免费给大家, 那是夸了又夸。
下午吴大人还真去了李村长家。
临走时又跟李文诚约好,后天去看城外的养牛场,和皮草作坊。
上午参观时了解到,李家是把养殖~作坊~工坊做成了产业链。对此非常感兴趣。
~~
这期间,李家所有人,包括村长在内,都在尽量弱化文央在里面起到的作用。
第二天,家里的鞋底子都已经经全部扎完孔。
"娘亲,这么多鞋底子我们暂时用不完,我想把已经扎好孔的鞋底,还没纳线的按二十文一双,卖给村里人,你说有没有人买?"
"要是我,我肯定愿意买,一双鞋子一百多文,最费时费用的都是扎鞋底,这已经扎好的回去直接纳上线,做个鞋面缝上就成,能省不少时间。"
"那娘亲,你通知作坊和村里愿意买的人来选吧,只能卖一千双。余下的我还要用来做实验。"
文央准备如果卖不完,到时在去城里问问,能不能卖出去。这可是费了三个人十多天时间。
不成想才中午时分,作坊里妇人都来了,看着只有男女各三种尺码。
还直说怎么就没多些尺码,就这样都你三双,我五双的一下子拿走了百多双鞋底子。
文央不知道,做活的妇人好多都在愁,一直在作坊干活,没时间去做冬鞋。
作坊一天就能得三十文工钱,两天就够买三双鞋底子啦!
如果让他们在家里自己做,两天肯定做不出三双鞋底子,都觉得很划算。
至于你说不是还经纳线,这些对于会做针线活的人,打好孔的这种。也就小半天能做好几双。
而且送回家,家里力气小的老人不是也能缝吗?
沈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