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粮食保护价(2/3)
多的脱产士卒。薛成说一万多人,只是凭印象说,要经过整编之后才有。实际脱产的,能有几千人就不错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义军大多位于太原府之南,正当两京地区侧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有他们在,几年之内,金人无法统治河东路。对我们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他们多少人,我们也无法养起来。只能把汝州余粮尽量多运些去,接济他们青黄不接的时候。汝州没有河流与襄、邓地区相通,粮草运不过来,正好支援河东路。”
谷揶<spa> 汝州与邓州间有方城山阻隔,河道不通。太宗时候,曾经想挖渠越过方城山,沟通南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最后失败。直到近千年后,才修通运河,还是不能通航。这个年代没有水路,运送粮食非常不划算。不是战争这种不计成本的情况下,不会贩运粮食。
王宵猎所说的支援河东度军,就是用汝州运不出来的粮草,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接济他们。两地相隔太远,王宵猎力量有限,不可能把他们全养起来。
陈求道和陈与义现在很少插手军队事务,此事并不多谈,只是提了几句。
王宵猎道“看看进入四月,麦子都长起来了。用不了两个月,就到了收割的季节。我听说附近州县的百姓,许多都要收了麦子之后种稻。他们来不来得及?”
陈求道道“不容易。大家习惯了种一季粮食,换成两季,自然手忙脚乱。”
陈与义道“听说江淮喜欢收了麦子种稻,一年收两季,甚是富足。北方收麦的时候,南方江浙地区的百姓无事。便坐船北上,帮那里收麦。这些人帮忙收麦子并不要钱,只是要一半麦子。”
王宵猎笑道“要一半麦子,工钱可不便宜。朝廷收税,向来只收一季。许多百姓眼里,这季麦子是白得的,工钱给的阔气。不过还有一点,说明收麦的时间非常短,实在忙不过来。”
后世的人习惯了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麦子与玉米、麦子与水稻、水稻与油菜等等连作的事情非常平常。但在历史上,直到宋朝才大规模出现稻麦两季,到南宋初还只限于江淮地区。至于南方的两季稻、三季稻,出现得更晚。这个时候想种,也没有合适的稻种,而且土地并不紧张。
此时的人愿意稻麦连作,主要的原因不是地少,而是只收一季的税。如果收稻税,麦子就相当于免税白得的。如果收麦税,稻子就免税了。
感叹了一会,王宵猎问道“我们设有农官,专门指导百姓种粮,听说成绩不少。去年治下的几州粮食产量如何?一亩地,如果种麦能产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