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殿试前十,李乾点状元(2/5)
其上下差距大都在二十名以内,就算有例外也不会太离谱。
既然都有惯例了,那大人们就不用看的太认真仔细了,到时候按会试名次排就好了。
但对于诸位大人们来说,既然手里有了权力,要是还不利用一下,那这权不就白揽了吗?
秦桧也坐在最上方,拿到了手中的考卷。
只不过他没有立即开始评卷,而是将自己分到的考卷一一快速翻看起来。
昨天殿试的时候,李乾一直好奇他们这些人下去转悠什么……秦桧他们现在的行为就是答桉。
在场的人都是博闻强识之士,在考场中转一转,记住那些考生们的文章、句子根本就如吃饭喝水般简单。
朝廷的湖名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此刻看到考卷上的句子时,读卷官们早已在心中把这一张张试卷和一个个考生的名字对应了起来……
秦桧要找的,是会试前几名考生,尤其是会元的卷子。
只不过翻完一遍之后,他并未找到想要的,便下意识抬起头来向四周望了望。
此刻恰巧蔡京也翻完了一遍手中的考卷,似乎也并未有所得,同样抬起了头来。
两人目光相对,又同时移开,低头批阅起了自己的那份考卷。
一份考卷要转桌,从七个读卷官手中都过一遍,才能算是被批阅完毕,每个人都要对其评定等级,写上评语,再盖上他们自己钤印。
考官们的批阅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以圈,尖,点,直,叉代替,圈为最高的第一等,而叉就是代表最低的第五等。
而对于一张考卷来说,经手的第一个考官是最重要的,第二个考官其次。
因为殿试阅卷有一个潜规则圈不见点,尖不见直。
也就是说,如果批这份卷子的第一位考官用的是一等圈,那么后面批这份卷的所有考官都不能用三等点,及以下。
他们的评级只能在一等圈和二等尖之间选。
如果第一位考官用的是二等尖,那么后面的所有考官都不能用四等直,及以下。
他们只能用一等、二等和三等的标识。
而要是一份卷子在第一位考官那里就被打上了代表五等的叉,那么不好意思了,这份卷子就只能在四等和五等直接徘回了。
所以第一位阅卷的考官几乎就决定了这份卷子的“前途”。
之所以有这么个潜规则,一是为了照顾诸位考官大人的面子,免得两人因为这个而产生冲突矛盾。
二则是为了防止有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